笔趣阁

格格党>清穿之嫡长子小兔梦 > 两章合一(第1页)

两章合一(第1页)

胤祉将弘晖送走后,就有些着急上火,他这些年好不容易在士林中混出一些名声,拉拢了不少读书人,如今若真的要按照弘晖的要求去组织出一支出海讲学队伍的话,而且还是要求选拔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那肯定会得罪不少人。

但凡是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那肯定都是想要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指望着入阁拜相的,如今他却要让人家经历凶险去海外,到那些蛮荒之地给西夷人讲学,这不是侮辱人嘛。

更何况那些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有自己的节气与傲骨的,他平时与这些文人结交的时候,都是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半点亲王的谱都没有摆,如今想要来使挥这些人,只怕他那诚亲王的身份也不方便拿出来用。

若不是皇阿玛示意的,胤祉是真的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他露出苦笑,心里实在想不明白皇上怎么也与弘晖一样胡闹起来,真将读书人弄到海外去多费劲啊,而弘晖口里的那些好处他压根就不信。

胤祉的脸色忽然僵硬,难不成皇阿玛是知道了他的心思,这才有意让他去为难那些读书人,从而消减他如今在士林中树下的名声?胤祉越想越浑身发冷,他觉得自己没猜错,若非如此,皇阿玛又怎么会想着让读书人去海外讲学呢,当即便出了一身冷汗,决定要立刻将这件事安排起来。

既然

皇阿玛如今对他有猜疑了,胤祉那点小心思全都退缩回去,甚至还积极组建起弘晖这次传达给他的任务,心里打定主意定要将这件差事办得漂亮,这样说不定皇阿玛瞧了高兴就不追究了。

……

康熙在允了弘晖之后,虽没有过多干涉弘晖的事情,但也时不时让梁九功上前来说道一下如今外面的情景,还会问上几句关于弘晖在宫外的动态,哪怕对出海讲学之事并不是很动心,但是他还挺好奇弘晖打算要如何来行动,结果就听到了他那三儿子如今在宫外四处奔走疾呼,呼唤着让读书人们都加入到海外讲学的队伍中,让那些海外蛮夷之人都接受孔孟圣贤的教诲。

康熙听了沉默,若非是亲耳听到这话是由梁九功说出,知道他是不会骗自己的,康熙都不敢相信这事会是胤祉做出来的,而且他怎么也想不通这老三怎么也牵扯进去。

在康熙看来,弘晖想要派人去海外讲学不过是一时兴起,甚至可能是为了那海南之事而心怀不忿,想要借机寻回场子,对此康熙不置可否,看在这个孙子为朝廷办了不少差事的功劳上,未尝不能纵容他一回,但是胤祉从头到尾与此事毫无关联,又是如何牵扯到这里面呢?

等听了梁九功将弘晖忽悠胤祉的事情说出时,康熙不免对自己这个三儿子有几分嫌弃,听闻老三平时学问做得不错,怎么如今倒是被一个小辈

给蒙骗到了,其实要说蒙骗也有些过,弘晖这小子此次其实是有意诱导,但又算不得是私造圣意。

梁九功觑了皇上一眼,见康熙脸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神色来,却又不像是对弘晖阿哥恼怒的样子,不禁瞧瞧为自己擦了擦额上冒出的虚汗,觉得弘晖阿哥可真是喜欢兵出险招,眼前这种情况也不是有一回了,他好几次都以为皇上会下令处罚弘晖阿哥,但奇异的是每次弘晖阿哥都侥幸从中逃脱,次数多了,梁九功就越发心惊。

他可不认为这是皇上有意要放弘晖阿哥一马,毕竟皇上可是连自己亲手养大的太子都舍得狠心废弃,又怎么会对弘晖阿哥多次纵容,所以只能说是弘晖阿哥每次都将皇上的心思揣测到位,每次都是踩在了皇上的底线之上将自己的事情办妥。

梁九功将头垂得更低些,他不敢让人看清自己此刻的脸色,心底却对弘晖阿哥的评价又高了几分,看来日后雍王府的几位主子都要小心对待,有着这样玲珑心思的人在,说不定那日就变了天。

而弘晖那里对胤祉如今的情况也是尽在把握之中,他在得知胤祉行动起来后,甚至还特地派人去给胤祉支了招,弘晖知道这个三皇伯平时都是走着亲民路线,如今想要借用皇亲阿哥的身份施压肯定不行,说不定还可能导致那些读书人产生逆反心理,如此一来就只能打感情牌了。

原本这京

中读书人就对胤祉感观不错,觉得他不仅在文学、书法上都颇有造诣,而且还礼贤下士,交友从不在意身份贵贱,胤祉有不少老师、门生都只是学者或是没有功名的布衣出身,这让他不仅在京中读书人的圈子里受到尊重,就连江南那一带的文人都对这位亲王很是推崇。

而如今这位博学亲民的王爷却多次在诗会上痛哭流涕,提起那些西洋的百姓就忍不住伤心难过,仿佛他们如今都是处在地狱般的磨难中,从未感受过孔孟圣贤的教诲,这是多么悲苦的事情。

看着胤祉这么地真情流露,不少读书人都真心实意地感慨,没想到这位皇子竟是这样的性情中人,对那海外的百姓都这般关怀,可紧接着他们就见到胤祉忽然止住眼泪,而是铿将有力道,“若非是身为一个皇子,没有皇阿玛的旨意不能出京,我恨不得身当士卒,即可就随着那商船出海去,让那海外之人也能聆听到先贤们的圣言……”

原本还出言赞叹的书生文人们瞬间哑声,出海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提言语不通,这海上大风大浪的,谁知道都会遇上哪些危险。

可胤祉仿佛丝毫没有感受到那些读书人此刻的迟疑,仍在抒发着自己此刻的感慨,“作为一个文弱的书生,我既不能上阵为国保家护民,也不能为朝中献上安国立邦的良策,实在是惭愧啊……”他像是在痛惜自己

,可文会上的书生们听了此话后都纷纷面露惭色,他们能有空闲来这文会上,都是没什么功名,想要入阁拜相何其艰难,至于上阵杀兵那更是不可能,以他们的身板上了战场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这般一想,文会上的气氛瞬间低沉起来,突然一人愤慨道,“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我等出海去讲学,好歹能为大清挣得几分荣光!”

众人觉得此人有些眼生,正欲问上几句,而胤祉却在此刻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叫好道,“好!没想到在座之人竟有这样的志气,我定要向皇阿玛为尔等请命,此等大义之事若不昭告于天下,岂不是寒了文士爱国之心!”

众人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听到了胤祉要为他们请命,顿时被唬了一跳,可不等他们开口拒绝,就紧接着又听了胤祉说了一连串,无外乎是那些西洋传教士们都能漂洋过海来此传教,而他们作为孔孟圣贤的传人,也该为他们的圣贤做些什么,总不能被那些洋人传教士给比了下去。

听着他这般一说,在场的读书人也说不出要拒绝之话,反而有些羞愧,原本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至今没有一个施展的机会,如今仔细想来,若真是去出海讲学,对他们而言何尝不是一条出路。

胤祉见好几人脸上出现松动,决定再加上一把火,定要再鼓动几人,至少要将那出海讲学队伍给搞出来才够。

众人本就被胤祉一套接着一套的说词给弄得晕陶陶的,紧接着胤祉又夸大其词,只差没将那西洋诸国描述成是一个完全没开化之地,那里的百姓一个个都粗俗不堪,而他们若是能去西洋讲学,那就是救万民于水火,是开万世之贤德,此话一出,当即让这些书生们都忍不住热血澎湃起来。

说实话,这大清读书人委实不少,而每次科举考试只能招收其中很少一部分,他们能不能榜上有名,不仅仅在于他们个人的学问与实力,有时候也是一种运气,这在场之人有不少都已经三四十了,甚至有些都已经抱上孙子了,但是依旧只是白身,对于他们来说,此刻是无比渴望能有一个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哪怕是在隔了重重海浪的西洋诸国,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完全不能接受。

对京中的书生来说,这两年他们对出海了解得多了几分,每年都能看到商船从海外满载而归,虽然听闻这些商船也会在海上遇上风险,但是他们大清派出的人手船只多,几乎都是安然无恙地回京。

而他们若出海讲学,诚亲王可是说了,到时候朝廷会让他们跟着商船一起,而且到时候也会派人保护他们,只消在那西洋待上三四载而已,到时候就能跟着商船荣归故里,这么一想,这事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当这四五载是出去游历一番,他们回京后甚至还能继续科考,

压根没什么损失,为何不尝试一番呢?

胤祉眼看已经说动了不少人,这才心下松了一口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功名,但也是认真读了十几年书的人,对儒学经义的掌握并不比寻常秀才差,他觉得拿这些人去与弘晖交差应是足够了,顿时心情松快起来。

不仅是胤祉将这件事给解决了,乌智与德伍那边同样进展得很顺利,甚至他们的进度比胤祉还要更快些,那国子监有不少人本就前途迷茫,而弘晖作为雍亲王的嫡长子,他本身也是在康熙与百官面前多次露脸,早就有不少人想要来攀附于弘晖,尤其是那些年龄较轻的人,他们可不像家中的长辈那样见到弘晖就头疼,相反而是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就能跟在弘晖身后一起搞事,可惜却一直没有门路。

这出海讲学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条门路,就像那些书生们指望着顶多在西洋那边待上三五载,这国子监不少二世祖如今也抱了这样的想法。

听乌智与德伍将国子监那边的情况与进展报上来后,弘晖压根没将这些人心思当回事,如今的第一步是要将一批讲学队伍送到海外,至于他们要待上多久,那就是之后要考虑的事了,而且就算待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本就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若真的坚持不下来,大不了让人轮着来,一茬接一茬不怕队伍会空缺下来。

乌智见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