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入恶寒
[病案]魏某,男,二十四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年月日次就诊。其病根始于年末,起初只是一场普通感冒导致胃部稍有不适(此人长期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下垂之苦)。然而,自此之后,每当进食尚未结束(特别是午餐和晚餐时)便感觉恶寒袭来,与此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之感,喜欢喝热乎乎的饮料(无恶寒症状时则口不干渴)。但一饮而尽后却会感到胃脘胀难受。恶寒通常先从背部起,紧接着迅传遍全身直至脚底,仿佛整个人都被寒气贯穿,甚至连四肢百骸也无法幸免。在此期间,还会不断地打哈欠。每当这种情况生,必须立刻放下碗筷,要么去太阳底下晒晒暖,要么赶紧上床盖上被子取取暖,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重新暖和起来。即便是炎炎夏日,也不能避免这恶寒之苦。每一次恶寒作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二十分钟左右,长则可达一小时之久,所以常常要等恶寒消退后才能继续把剩下的饭菜吃完。在今年月份至月份这段时间里,这位病人曾经前后两次患上疟疾。经过服用西药治疗之后,疟疾虽然痊愈了,但却出现了食欲不振、怕冷且持久不愈的症状。此外,他还常常感到困倦想睡觉,胃口不佳,打嗝较多而放屁较少,大便稀软不成形且排解不畅快,尿液颜色呈现出深黄色如同浓汤一般,皮肤时不时会起瘙痒难耐的疹子,头部昏沉,面色枯黄无光泽,两颊泛起黑色光晕,下肢没有力气,走路的时候仿佛有种漂浮感,而且很容易染上风寒感冒。观察其舌头现舌质红,舌苔呈白色与黄色交杂并且又厚又腻;把脉象则右手脉象濡细,左手脉象弦细。当初刚生病的时候,患者也曾尝试过服用桂枝汤、玉屏风散、六君子汤以及附桂理中汤等药剂,但都未见成效。
[治则]通阳利尿,补脾和胃。
[方药]柴胡十六克,青蒿十五克,通草九克,茯苓十五克,葛根三十克,升麻十五克,陈皮三十克,甘草十五克,党参三十克,黄芪三十克。患者服用两剂之后,进食时怕冷的情况有所减轻,胃脘部胀满的感觉向下移动变成了腹部胀,放屁增多,大便也变得正常成型。继续服用三剂后,进食时怕冷的状况持续缓解,已经不再打哈欠,小便颜色转为清亮,皮疹也消失不见。
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症状的变化稍作增减调整,加入白术和大腹皮等药材,又服用了六剂之后,患者进食时怕冷的病症就完全治愈了。接下来改变治疗方向,以甘温补气、补中益气为主,并稍稍添加一些苦寒清热祛湿的药物,采用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共同调治。然而一周之后,这位患者的病(食入恶寒)又出现了反复,于是再次使用最初开的药方服用五剂后再度痊愈,接着又服食五剂加以巩固疗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病,彻底康复如初。
[评析]患者所患病证属于湿热郁伏少阳引,正如《金匮要略·疟疾病篇》中所言:“柴胡桂姜汤可治疗疟疾,症状表现为寒冷较多而微微热,或者只有寒冷没有热。”这位患者长期患有溃疡病和胃下垂;脾胃中气虚弱,无法升清降浊,呈现出湿热郁伏少阳的征象(恶寒、尿液如浓茶色、舌苔白黄且厚腻),同时还伴有中气虚弱导致的嗜睡、食欲减退、脘腹部胀满、喜欢吃热食、恶寒、面色萎黄以及头晕等病症,这些情况已经不是柴胡桂姜汤能够应对解决的了。因此需要重用柴胡和青蒿来开通舒畅少阳气机,并搭配通草、茯苓通过利小便来通畅阳气,以通阳作为主要治法,同时还要重用党参、黄芪、甘草、葛根、升麻、陈皮来升举补益脾气,调和降下胃气,所以服药后才会产生疗效,后续再添加白术、大腹皮来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等到疾病痊愈后,使用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来进行调养,但方剂中却用到了黄连、黄芩这类苦寒的药物,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用法。李东垣在其所着的《脾胃论》中告诫道:“应当使用甘温之类的药剂来补益其中焦,并升腾其阳气”,同时还应该“切忌使用苦寒之药来泻火败胃”,否则就会导致病情出现反复。于是(患者)停止使用之前开的方子,转而服用最初开始时用的那个处方,结果进食后恶寒的症状再次得到缓解,最终得以痊愈。
喜欢每日医案请大家收藏:dududu每日医案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