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拍四个丝毫不喘气的保镖合影,拍傅恒抓着根坚韧的藤蔓下坡,拍王招娣布满泥泞的休闲鞋,拍一身朴素、头顶上已有白发的老师眺望远方山头。
“再跨过前方的这座山头,就到小牛的家了。”老师擦擦额头的汗,脸上带着笑,“不好走吧?”
确实不好走。
走到一半,余麟瞧见一根笔直的头顶带着分叉的木棍在坡下,开心地捡起来:“我的尚方宝剑!”
周围人善意地笑着。
再爬十来分钟,余麟就不行了,一瓶水接一瓶水地往肚里灌。他见傅恒只微微出汗,一脸羡慕:“你也练过?”
傅恒摇头又点头:“没有系统练过,但会晨跑、健身。”
跨过一个高坡,傅恒率先踩上去,伸手。
余麟粗喘着气,将手搭上去,借他的力蹬上去站直,屈膝俯身,用尚方宝剑支撑着自己的身子:“好累啊。”
“老师……学生们每天都得走两趟吗?”
老师回过头来笑:“他们习惯了。我们班上最远的孩子,四点五十多就出门了,走近三个小时,才能坐在教室里。”
“我刚来这边支教的时候,第一次走山路也是这样。觉得好远好远呐,怎么会有孩子能每天早晚两趟走这么遥远的山路。”
“不过走习惯之后,发现自己也能接受,也能习惯。”
余麟沉默片刻,问:“您来这边支教多久了?”
“今年过完年,就是第五年了。”老师继续转身,“等会天热起来了,快,加把劲。”
傅恒轻拍他的肩膀,对斜前方的王招娣说:“这个志愿项目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尽管开口。”
王招娣笑成一朵花,一个劲点头。
余麟计划着自己口袋里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出一份力也是可以的。
他暗暗思考着:还可以把他那些狐朋狗友都撺掇一下呢。
--
最近的一位学生叫小牛,今年12岁了,才读5年级。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在吃午饭,太热了出门容易中暑晕倒。
见到有老师和不认识的陌生人上门,小牛的爸爸妈妈从餐桌边站起来,显得很局促,脸上似笑非笑,东看西瞧,手一个劲地在老旧泛黄的胸-口-摩擦。
“浓来咯?坐哈?恰点?”
一口当地特色的方言,语调有些怪异,余麟听得不是很懂。
一张不大的方桌坐着七个人,两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沟壑,张嘴笑时缺了半口牙的老人,看着应该是爷爷奶奶;小牛的爸爸妈妈坐在两边,一个稍微大一点瞧着十五六岁的女孩坐在下方,怀里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弟弟。
小牛跟姐姐挤在一起,他脸黝黑,头发有些杂乱,修理得不是很整齐,看着倒像是用什么钝器剪的。
笑起来的时候倒很可爱,普通话也还算标准。
“王老师!”
王老师跟他打了个招呼,又跟小姑娘问了好。这才跟小牛的爸妈用当地的方言交流,叽里咕噜的。
余麟转头……他们几个中,好像只有王招娣能听懂。
因为很快,王招娣也跟着一起聊起来,还时不时地指着小牛说话。
余麟无聊地用脚点地,目光从泛着灰尘的猪肝红方桌移到正喂着弟弟吃饭的小姑娘身上,那2岁弟弟是个不省心的,紧闭着嘴巴,吃一口吐半口,但小姑娘十分耐心,用口水兜擦擦,再继续喂稀饭。
似乎感受到目光,小姑娘转过来,眼里闪过好奇和羞涩,又低下头去喂弟弟了。
余麟心情复杂,又踱着步出门,双手背在后面,望着碎石子路地面,和前方被竹子、树木遮盖住隐约可见的白色屋顶。
王老师说这块山脚下一共住了二十多户人家,每户人家都相隔较远。没办法,这边的屋子都是尽量建在平坦的山脚下,不容易塌陷和掉落碎石头。
“手怎么了?”
余麟正发呆着,就见蜷缩着的手心被人轻碰一下,他侧眸,抬起自己的右手,已经磨出了几个红色的小水泡。
“疼吗?”傅恒问,“要戳破然后敷药膏,会好得快一些。”
“没什么感觉。”余麟轻摇头,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以前我只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山路和屋子。”
傅恒站在他旁边,沉吟片刻:“我也是。”
他虽然家在农村,生活也不算太富裕,但是平原地带的农村,家家户户种着水稻、小麦,路面也比较平坦,供车辆、行人通过。
不像这儿……山路崎岖,荒无人烟,家家户户只能靠捡些山珍、种些果树贩卖,赚不到钱,更多的人选择离开这里去城市打拼,但干的也多是些苦力活。
“所以……读书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余麟轻轻叹气,“记忆里我跟我爸妈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是他们骂我想法天真——如果我不是余家的孩子,我什么也不是。”
“出去得跟成千上万的人抢夺一个月薪七八千甚至不过万的工作,供着套
30年的房贷,每日压力不知道多大。”
“刚开始我觉得太过分了,把我想得太无能了,”余麟面无表情地喝了口水,“现在想想,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
以前看网上有网友玩梗,说人生最大的分界线是羊水,他当时觉得家境虽然重要,但个人拼搏也很重要,但此时此刻,站在这里……
他觉得如果是自己的话,就算走出这座大山,也很难拼搏出一套江城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