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面对的是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对方有草丛树木做隐,没有出来,赵秉的人再有通天的本事也经不起当蜡烛耗。
箭矢如同死神的镰刀,不断地收割着生命。陆陆续续,赵秉的随从倒下了四人,每一次倒下都伴随着一声闷哼,但没有人退缩,他们的眼神坚定,手中的武器不曾停歇。
马车里,易兰惠止不住外面看,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每一次箭矢的破空声都让她的心跳加速。
她意识到己方处于落后境地,当即对贴在马车前保护自己的两名随从下令:“去保护你家少主。”她的声音虽然颤抖,但命令却不容置疑。
收到命令的两人手上动作没停,对视一眼,权衡利弊之下,运气三两步到赵秉面前。
他们的身影如同夜色中的闪电,迅速而致命。他们的到来,为赵秉提供了宝贵的支援,他们三人背靠背,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三角阵型。
战斗在继续,他们的身影在箭矢的光影中若隐若现。易兰惠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匕首,她的心跳如鼓,她知道,这场战斗关乎生死,关乎命运。
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外面的战斗,她的心随着每一次剑光的闪烁而跳动。
战斗在继续,夜色在加深,而他们,也在为了生存而战斗。
赵秉看到二人过来,训斥他们:“回…”第二个字还没出口就看见什么东西飞了过去。
是马车!
所有人都没想到,马车径直朝箭飞来的方向驶去。
她的计划成功了,易兰蕙让贴身丫鬟用早就准备好的银针刺了马屁股以引开敌人。
下一步,随从会按她狐假虎威的安排打晕赵秉,并且将他安全送到站点,再由更多人护送到淮州。易兰惠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她利用赵秉对她的信任,暗中安排了这一切。
可她应该也料不到,她的死讯还未从京城传出去,已经有人死无全尸了。
易兰惠的计划虽然周密,但她忽略了人心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
赵秉的计划极度周密,不仅轻装出行,随行人员都都是极其信任的。
他选择了最信任的随从,制定了最隐秘的路线,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计算。
可他还是怀疑中间插入了细作。因为这条路线既不是最便捷的,也不是最偏僻的,制定也只有他们十五人知道。
为了起到迷惑作用,几对人马同时进行,连部署好接头的部队都不知道他们会从哪里过来。这样的安排,本应万无一失。
赵秉醒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斩杀为了护送他仅剩的几个存活者,眼里虽然闪过一丝痛苦,但更多的是坚定。
他知道,这是必要的牺牲,在这个充满阴谋和背叛的时代,只有最冷酷的决断才能生存。
他站在马车旁,看着那些曾经忠诚的随从一个个倒下。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的行踪,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还活着。
他转身,踏上了前往淮州的路,眼神里充满了决绝。
从此不再有任何顾忌,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风云变幻之令人快避之不及。
这是一个平静无波的夜晚,仿佛是无数个平凡日子中的一个,天空被深沉的夜色所笼罩,只有几颗星星在遥远的天际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然而,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一场阴谋正在暗中酝酿。
一支不引人注目的军队,他们手持着形状奇特的鱼形门契,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宫门。这些门契是皇宫内部的通行证。它的出现,却预示着一场不寻常的变故。
明德王,一个在朝中颇有权势的亲王,他的名字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叛乱的代名词。
他的野心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蔓延,一时间,满城的士兵和平民都成为了他的棋子,他们或是被胁迫,或是被欺骗,或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纷纷加入了这场叛乱。
更令人恐惧的是,叛军的行动并非从城外开始,而是最早出现在皇宫的内部。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迅速,试图一举攻占皇宫,控制整个国家的心脏。
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皇宫内部的守卫们措手不及,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在睡梦中就被叛军所杀害。而那些侥幸逃脱的,也只能在混乱中寻找逃生的路线。
皇宫的宁静被尖叫声,金属碰撞声和火焰的噼啪声所打破,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然而,皇城的坚固并非轻易可以攻破。似乎早有防备,叛军的攻势很快就遭到了挫败。
如果这一切只是轻而易举,我也不会对此感到惊讶。
明德王发动了叛乱,目标直指皇城,皇帝遭遇刺杀,太子也惨遭毒手。
市井之间流传着太子为了保护皇帝,不顾等待援军,导致兵力不足,最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中箭身亡。
我掌握的信息更为详尽,按理来说,援军本应能够及时到达,但不知在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
天家太子的离奇死亡,无疑为这场叛乱增添了一抹更加扑朔迷离的色彩。
陛下在得知太子的噩耗后,心中的悲痛与愤怒交织,他的情绪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无法抑制。
立刻下令严查此事,誓要将所有参与叛乱的罪魁祸首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江州、禹州、淮州三州的节度使似乎早已预谋,他们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反叛。
其中淮州节度使就是新就任的赵秉。
我与徐娘子的再次见面在葬礼上,徐音容一身素缟,面无表情地站在徐家的灵堂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哀伤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