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后道:“《大雅》?”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正是《诗·大雅》中《民劳》篇的为首四句。
神皇又看向辛时,微有意外:“倒小瞧宫中宫人才华。”
神后也倍感意外,问辛时道:“你怎麽想的要写这四句?”
辛时道:“回二圣之言,贤昭台近日编修前朝国事,奴见种种记载,民易子而食,苦不堪言,便想到这篇古诗。倘若先朝末帝能如陛下般听取民意,大约也不至亡国,可见天命在周……”
一番奉承说得略有磕绊。天子听完却是渐渐不笑,想起开国艰辛,对妻子感叹道:“正是!皇后,想当初你我徒手创业,一派艰辛,谁都不看好,却靠着善待民衆,一点点招拢人心,才嬴过那几个僞王……王朝皆因民而举,也因民而废,我杨氏也是如此,七娘,果真民意才是天命啊。”
神后盈盈一拜:“陛下关怀黎庶生计,理应为天命所归。”
“你惜才之心急切。”天子对妻子说。“朕想到一个去处。你记得孙犊那手书法吗——丑得没法看!他在诏文上署名,朕都嫌丢脸,把这抄书官送给他做代笔吧。”
神后笑道:“孙中令不觉得自己的字丑——他说的,君子之字不加矫饰,譬如其身行道。”
神皇大笑道:“他是比那一手字还长得磕碜!”
语毕周围人都笑起来,又说好些前朝逸闻。神后见逗留已久,再陪着一道说笑几句,寻机请神皇回宫。天子欣然允诺,于是乌泱泱一衆人又往门口去,一前一后到来的两辆尊车同时起驾。
贤昭台冷清下来。有人请辛时起来,不是平时管束他的院人,仿佛是品级更高些的刀笔吏,带着他在皇城中七弯八拐走了许久,到一处比贤昭台更气派的僚属中。进门到值房中,立刻又有许多宫人鱼贯而入,更衣,送饭,看伤开药……直到所有人都离开,只剩下他一人,辛时才敢摸一摸身上崭新且暖和的棉袍,浑浑噩噩想:他这是,好运临头了?
杨修元抱着辛时,将下巴搁在他的肩头,听他讲完过往。是谁说自己从小生在教坊来着——好吧,他不计较。
“这不对呀。”杨修元道。“照这麽说,其实赏识你的是陛下而不是皇后,也没有去内廷——怎麽你现在反而在那个女人手下?”
杨修元的怀抱很暖,在这初春的日子里十分适合睡觉。辛时又有点困,也许只是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道:“后来……其实该是我僭越。”
神后近侍的女官某日带回一个消息。
“妾替皇后往中书送诏,听闻一件事。”阿韵垂头跪坐在神后面前。“殿下摆驾贤昭台那日,称赞字迹灵秀的书吏,被孙中令责打了。”
“啊?那个十三四岁的教坊奴?”神后思索片刻将辛时想起来。对她而言,那实在是一件小事,如今听到阿韵提及,不由得面露惊讶。“你听错了吧。我记得那日你把提来,在我面前还怕得要死,不像是能犯事的。”
阿韵道:“似乎确是那抄书吏的错。中书下属吏员有拟诏之责,妾听闻他正是效仿他们,擅改孙中令口述之词,才受责罚。”
“代笔润色不就是书吏该做的事。”神后随口道。“虽然他不是主书也不是主事,但陛下就是那个意思嘛……他得改成什麽样,才能让孙中令那麽恼火?”
阿韵道:“妾不知,可要询问详细?”
“也行啊,你去看看呗。”神后道,哼一声。“那老倔驴是谁的面子都不给——我要看他这回寻什麽由头。”
次日阿韵寻空,又去中书。她带回辛时拟写的诏卷,呈至神后面前:“这是祸源之起,殿下请看。”
倒是神后再度惊讶一声,看向随侍女官:“昨日不过同你閑谈,怎麽真去打听了?——还将诏卷给带回来。就算是废稿,也不能由我中宫任意处置,你到现在不明白?”
阿韵讨饶:“殿下閑谈玩笑,妾怎麽敢不当真。是妾行事不周,殿下责罚妾吧!”
神后笑道:“你就是仗着我纵容你,自己想看热闹。”语毕去拿诏卷,又道:“既拿回来,看看也罢。”
展开卷轴,开头照例罗列相关僚属,空着长官署名的地方。神后扫过卷头行文,眼神忽地一顿,竟认真起来,逐字逐句捧着诏书往下读,最后轻叹一口气,向自己的贴身女官招手:“阿韵,你来看看这卷诏书。”
女官微有疑惑,自神后手中接过卷轴,阅过开头同样一顿,也是越看神色越凝重。中宫皇后将她的表情收入眼底,片刻问:“如何?”
阿韵道:“妾自二十二年前随侍皇后身侧,习诗书辞文,数度代拟国诏,自诩巾帼胸中亦略有丘壑。如今见到这份诏书,才知何谓天生文采。”
说着放下卷轴,亦叹道:“孙中令一叶障目。”
神后笑一声:“可不,这老头狂傲惯了,自觉陛下身边开国元老,什麽事都离不得他。先前陛下斥责他去习字,你看哪次不是应付?这回配给他一个书吏,指不定又觉得有失颜面,心中正不痛快。他看人下碟,揪着人家出身不好不放,正好,他不要我要,中书再重,难道人才就只能他处出?”
神后又道:“这事知会陛下一声,就实话说孙中令不喜欢,把人给我退了回来……一个抄书奴,我想想,先放在翰林吧,反正是吏,方便召见。”
辛时顿一顿,受回忆感染似的,幽幽叹一口气。
“在那之后,就是阿韵尚宫告病,于侍奉一道日感无力。神后命我为她打下手,誊抄一些不太重要的诏书文件。”他说着苦笑。“那只是神后想尝试啓用我的借口。再过一段时间,她见我做得还不错,便让阿韵彻底请换职务,于是替内庭拟诏的事情顺理成章由我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