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帝没有子嗣,霍靖川在永寿二年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他的死不可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值得记录的事情。
这其中,定然有什么缘由。
霍靖川似乎冷静了些,陷入思索。谢柏峥建议:“不如你飘去县衙探一探,若是……京中必有急报传来。”
这话说得不假,谢柏峥也确实是全然为他考虑的样子。
霍靖川点了点头,又拧眉:“你是想让我替你去探一探县试考官们批阅得如何了,我猜得不错吧?”
“一举两得。”谢柏峥拿起那道符:“王爷既知道了世间有冤屈,又岂有置之不理,作壁上观的道理呢?”
霍靖川冷笑一声,不吃这一套。他提出条件:“你要与本王一同去。”
谢柏峥脸色苍白:“我不方便。”
霍靖川:“呵,理由?”
“因为我是一介文弱书生,一个进了县试考场但是被横着搬出来的病人,命悬一线、十分凶险,连床也下不得。”谢柏峥伸手一指:“你瞧,大夫来了。”
谢柏峥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脚步声,伴随着极其亮堂的嗓门——
“赵圣手,您今日可得仔细替我孙儿把把脉,他……”谢家老夫人一大早便带着位江湖郎中来了,看见谢柏峥好端端站在窗边,仿若见了鬼:“他不会是回光返照吧?”
霍靖川:“……”
谢柏峥:“……”
倒也不必。
不当老婆05
长安县衙内,正在进行本次县试最后的阅卷工作。
县试的主考官长安县令李荣斌,是隆安二十一年的进士,虽只中了二榜且排名不显,但是才学却是绝对不低的,担任这县试的主考官,也是他亲自出的考题。
到如今,县试已经考到最后两场,阅卷难度已经逐渐降低。按照惯例,县试是过了一场,才能考下一场,因此最后留下来的大多的佳卷。
当然了,因为县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学子们尚未经历大考小考,大多都比较稚嫩。考官们的职责便是从中挑选出好苗子,送去府城参加院试。
通过了院试,便有了秀才的功名。
教化学风是一县的大事,更是县令一职考评的重要依据。若是在任上出了个举人乃至进士,那可是了不得的政绩。
往近了说影响三年任期的考评,事关升迁。往远了说,若是举荐的考生中将来科举有成或是官运亨通,也有一些“房师”的情谊,或有大用处。
因此县令们往往对县试抱着十二万分的小心谨慎。
李县令自然也是如此。
他需要在这数上千考卷,数百位学子中选出一百学子去参加院试,还要点出一位头名——又称县案首。
只是这件事,却叫他犯了难。
县试是不需要糊名的,学子的姓名来历都能在卷子上直接看到,阅卷氛围其实并没有那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