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粤语区就不是这样了,用广东话讲来极其拗口,舌头短一些的都捋不直。
鉴于此,她的中文发音练的比旁人要清脆和干净利落。
即便这样,自我介绍后,还是会被再三确认,问清是哪个若栗,怎么写。小时候,没少因为这两个字,在港城和湾区,被同学嘲笑。
若栗这个名字是她的母亲,蔡蕊荷为她取的。
周家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家庭,多元样本。
周德凯仪表堂堂,蔡蕊荷娴雅文弱。
夫妻二人同框的话,明显是周德凯更夺人眼球,气势更强。
实际上,值得一提的是蔡蕊荷这个海城女子。
蔡家祖上辉煌,至何等程度呢?
蔡父蔡母的家族中,都出过近代史上的人物,有文能武。
不说满门,也可称之为半门勋贵。蔡蕊荷的母亲亦是旧海城闺秀,私塾闺育,再上两代的叔父有人时任过校长。
长久以来,蔡蕊荷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外界对她的评价,是割裂的。
皆因四个字,家道中落。
她出生在海城的历史保护洋楼中,可蔡家这代,在当时已呈败势。
接连三代子嗣的不成器,难掩下滑的境地。
留在海城的四大家族(海城俗称,代指表亲堂亲),彼时都不过是仰人鼻息,混着一口饭吃,全不是读书的料。
能力出众的亲眷早已出洋,异国他乡从科从政从医。
蔡蕊荷自小聪慧,处在这不上不下的境遇里,回避不愿提。
现时说的企业破产,和蔡家往昔显赫家世的落魄对比,不值一提。
遇见周德凯时,他尚年轻,书生文人气,一口港普在那个年代很有魅力。
他待她也好,愿意陪她长长的步行,踩在浪漫落叶上。
细查避讳她的难言苦涩,那时从不让她有丝毫的不痛快。
可家世单薄,他坦诚交底,周家在港城就是普通工薪家庭。
父母是不太情愿的,帅不能当饭吃,高材生也不能拿来当票据用。
女儿气质出众,蔡家没落家底也薄了,但靠着旧时在外的恩情,托人上嫁绝非难事。
可他经常来看她,等她,给她带她爱吃的热乎乎的糖炒栗子。
周德凯毕竟条件不算差,还是当时热门地港城居民。这桩婚事思虑过后,也算拿得出手。
父母在女儿表态争取后,还是同意了。
两个人的婚宴就很折腾,摆了三个城市。海城、广东、港城就这样一路喜庆过去。
这路途安排,考虑到了交通车马费用,还有签证。
海城亲戚虽然不成气候,毕竟有职务在身,哪怕再低,也学到进退,这酒宴算的上宾主尽欢。
到了广东,周家的亲戚齐聚一堂,她觉出不对了。
周德凯有三个姑姐,他父亲是那代的独苗,又只有一个儿子。
三个姑姐都嫁在广东或内陆,唯有周德凯的父亲在港城安下了家,儿子又是彼时少见的高材生,英俊挺拔。
所有勉强够得上亲戚称呼的旁人都来了,场面近乎凯旋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