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格党>净界法师楞严经讲解3 > 第四十四讲(第1页)

第四十四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八页,辛二,结属真因。

经文讲到,说是“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在本经当中,佛陀很强调一个观念: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状态。当然,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要拜佛,你是持什么咒:你持大悲咒,你持往生咒……法门当然有各式各样的功德,但是诸位不要忘掉了,法门是由心来推动的。没有那一念心,这个法门产生不了灭恶生善的效果。你看你把大悲咒放在录音带,你放一辈子,录音带也不能灭恶生善,因为它没有一个心。所以,你是用什么心态来修学,就决定你的状态。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要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找到不生灭心?佛陀讲了三卷的经文,花了三卷的篇幅来找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因为它牵涉到你未来的结果。我们一定是依止不生灭心,才能够成就不生灭之果。因为你用不同的心态来修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比方说,孔夫子有一个很心爱的弟子颜渊。颜渊有一天要坐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颜渊上船以后,哎呀,不得了,风浪很大。这个划船的舵手是高手,不管风浪多大,他都能够把这个船跟风浪打成一片,可以说驾船的技术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到了对岸以后,颜渊非常赞叹,说:你这个船驾到这种程度,你的身体跟船几乎是合成一体。你这个技术,如果我来跟你学习的话,学得会吗?这个驾船人就问颜渊一个问题说,你会游泳吗?如果你会游泳的话,你会学得比较快。后来驾船的人又问第二个问题说,你会潜水吗?你要会潜水,那你学得更快,学得时间更短。说完以后,这个驾船人头也不回就走了。

颜渊觉得很奇怪:我跟你学驾船,你问我会不会游泳、会不会潜水,这有什么关系呢?他心里很多疑惑,回去就请教他的老师。他问孔夫子说,我今天想要跟一个驾船的人学驾船,他问我两个问题,问我会不会游泳、会不会潜水。这是什么道理呢?孔夫子说,善游者能忘水也。说,你要会游泳,你就能够把这个水忘掉,你对他就无所罣碍,你才能够把船驾好。这个船是依止在水当中的,它不能离开水的。

也就是说,这个船,假设是我们一个个体生命,一个五阴身心,这个大海就是真如本性嘛。你说我们身心世界有很多痛苦,你要处理这个痛苦。我讲实在话,你没有找到大海,你这个身心世界痛苦很难处理,你没有找到根本嘛!所以你看本经这个思想,它的好就好在哪里呢?找到你生命的根本,那枝末的东西就很好处理了。

所以这个地方讲说:“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一个人能够知道你的心性,你的本来面目是不生不灭,你怎么会怕死呢?死亡是一个生灭的、因缘的变化而已,而你的心从来也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这就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你的心态转变,你整个生命也就跟着转变。心态就决定你的状态,你能够无所畏惧。

所以我经常劝那些修净土宗的人:你要学一学《楞严经》的思想,怎么去正念真如;你才能够慢慢达到,临终的时候内心能够无所畏惧、无所颠倒。这个时候就像忏公师父说的:我们要恢复到本来无一物,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那就非常好了,禅净双修。

己二、叙仪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法会大众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完全大开圆解了。大家为了感恩,拜佛,而且身体合掌。内心可以说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感激,未曾有这样的经验。这个时候,在佛陀面前就说偈颂来赞叹佛陀。

戊二、当机偈赞分二:己一、赞叹述益;己二、誓愿请加

我们看经文。

妙湛总持不动尊,楞严王世希有!

这一段是“当机偈赞”。这“当机”,就是阿难尊者。他代表大众,用偈颂来赞叹佛陀跟这一部楞严的法门。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赞叹述益;第二个,誓愿请加。一方面赞叹叙述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起誓愿请佛加被。

己一、赞叹述益分二:庚一、赞圆常人法;庚二、述所证浅深

“赞叹述益”当中又分成两段:第一个,赞圆常人法;第二个,述所证浅深。先赞叹圆满常住的人跟圆满常住之法。

庚一、赞圆常人法

这一段经文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赞叹人。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是赞叹说法之人,就是佛陀。身为一个佛陀,当然,他所有的功德都是从他一念心性所流露,所以我们不赞叹他各别的功德,而是赞叹他整体的功德,就是他一念的心性。他完全彻悟了现前一念心性。

一念心性,蕅益大师把它分成三段:

第一个是“妙湛”。这个地方是指一念心性的不变之体,所谓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前面经文说的“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就是那个不变的体性,那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体性,这个是值得赞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个是“总持”。这个地方是赞叹一念心性的随缘的作用。我们前面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现”。当然,这个地方,佛陀他这个总持不是循业现,应该是随顺他的愿力普门示现。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说法,令其解脱。他能够总持一切的法门来作种种的示现。这个地方是赞叹一念心性的随缘的妙用。

第三个是“不动”。这个“不动”是把前面的不变之体跟随缘之用作一个整合,体用不二。

身为一个佛陀,他一方面证得不变之体,一方面证得随缘之用。他可以说是九法界众生之所共同尊敬,值得尊敬赞叹,所以叫作“尊”。

这一段是赞叹说法的人,完全彻证清净的本性。

第二个,我们看赞叹法:“楞严王世希有。”

当我们要悟入这一念心性的时候,必须有一些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本经所说的所谓的楞严王三昧。这个三昧,天台宗的解释就是空假中三观。我们现在是一个生灭的身心世界,怎么办呢?

先修空观,观察你的身心世界是从什么地方来。它不自生。你说父母把你生出来。不对。父母没办法把你生出来。父母能够把你生出来,你应该跟父母完全一样。他把你生出来,你的思想应该跟他完全一样。事实上不然。你是假借父母的因缘出现而已。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我们找不到一个来处。所以,从空观当中破除我们对相的执取,破除妄相。

那么假观呢?我们开始去观察这个身心世界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我们怎么去断恶修善、趋吉避凶。

第三个,中观,就是空有无二的道理。

你能够把空假中三观好好地配合,你就能够进入楞严王三昧,就能够从生灭的因缘回归到不生灭的本性。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你看后面,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从假入空观。也就是说,其实《楞严经》的思想是偏重在摄用归体,怎么从一个有漏的五阴身心回到我们的真如本性。《楞严经》是讲这个观念。《法华经》是依体起用,当你找到真如本性以后,怎么用你的真如本性来创造更大的功德,跟三宝结缘,积功累德。所以《法华经》是依体起用。这两个思考不一样。《楞严经》偏重在破妄,摄用归体;《法华经》偏重在显真,显你自性的功能。所以这两个——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是相互作用的。

身为一个楞严王三昧,它能够破除我们的妄想执取,这件事情是非常希有难得。因为它彻底地破坏,不像我们在过去修无常观、无我观只是个体的破坏,这个是整体的破坏。所以,从楞严王三昧当中我们能够称性起修。

蕅益大师说,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性修二德来明这个偈颂。说是“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是众生本具的性德,而楞严王三昧是修德。我们能够依止现前一念心性来生起修德,最后再开显我们的性德,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样子解释也可以,性修不二。或者是“赞美人法”也可以。

庚二、述所证浅深

阿难尊者叙述自己在听了三卷的经文以后,所证悟的功德浅深。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只获法身。

阿难尊者听了《楞严经》以后,有什么样的受益呢?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他知道这一念心性是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消除了无量劫的颠倒妄想。

我们前面一再强调,我们的颠倒妄想是从五阴身心生起的。你要没有身体你怎么打妄想?你一定有一个身体、有一个思想,你才能打妄想。佛陀在讲本经的时候,把我们的身心世界这种虚妄相完全破坏了。他一再告诉我们,这个身心世界是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没有真实体性,只是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的影像而已。我们所有的妄想都是以身心世界为住,所谓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当我们身心世界这个水泡的妄相被破坏以后,附在这个身心世界的妄想也跟着破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