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格党>四川方言最近消息 > 第21章 觳觫wusu音同无术一个接近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第1页)

第21章 觳觫wusu音同无术一个接近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第1页)

四川方言:有一种厌恶叫“觳觫duu(音同无术)”,这是一个接近消失的方言词汇。

以前只听过duu这个音,四川方言多用于表示厌恶,如“你这个人硬是duu得很”,从来不知道“duu”这个词该咋写,也没考究过。如果非要我写,大概会写成“无术”,音又相同,“不学无术”本身也是一个贬义词。

在李劼人写的《大波》,看到了一个词“觳觫”:

“史九龙到底是个老宦场,看见高老爷那种觳觫样子,遂也不为已甚,淡淡说道”

于是查了一下这个词。

“觳觫”:普通话音为husu。

宋孙奭《孟子音义》:"觳觫,丁斛二音,恐貌。"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亦曰:"觳,音斛,觫,音。觳觫,恐惧貌。"

“觳”字,《现代汉语词典》只收hu音,与“觳觫”连用,释义为:恐惧颤抖的样子。

“觫”字,《康熙字典》释义为:苏谷切;《韵会》苏木切,音。觳觫,惧死貌。

现晋语、关中方言均有这个词。

晋语:“觳觫”husu,词义为抖。

关中方言:觳觫duou

关中人将因惊恐或不适接触而身体颤抖抽搐,如突然遇到一种异样东西(如蛇、蝎子、蜘蛛等,而恐惧颤料,或者人的皮肤遇到不适接触而产生的抽搐感觉,均谓之觳觫。

例:睡觉的时候,脊背上爬了一个大蜘蛛,怪彀觫的。

关中人还将该词引申为某人的行为给人不爽、厌恶、难受的感觉,也叫觳觫。

例:咱村的王大是个辱ou脸鬼,坐席一个人占了多半个桌子,吃得蛮势,觳觫得很。老马,你是觳觫人呢。人家给娃结婚呢,你出门行礼给人拿一双尼龙袜子。

考虑到历史上巴蜀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地缘关系,四川方言中,“觳觫”的词义实际基本就是关中方言的这两个意思,只不过表达方式略微存在区别。

一、一些异样的东西如恶心的动物(如蛇、蟑螂、老鼠)等让人恐惧,乃至不适/恶心。

如:那根癞皮狗,看到都觳觫。

二、一些人的外貌、行为等像讨厌的小动物一样,让人厌恶、恶心。

例如:、李劼人《大波》:“史九龙到底是个老宦场,看见高老爷那种觳觫样子,遂也不为已甚,淡淡说道”

、你这个人硬是觳觫得很喃!人家不想张实你,你把人家?倒爪子嘛!(四川方言中,人家指别人时,“家”习惯?ia音,同“嗲”?ia音。“放人家”指女儿订婚或结婚了,“家”jia音)

网友留言汇总:

乡下的老人会说,一般是看到蛇这类的动物浑身起鸡皮疙瘩很害怕的那种状态。

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入声字。入声字在成渝片派入阳平,所以成渝片音为“无俗”。入声字在雅安片区派入阴平,所以雅安地区音为“乌苏”。入声字在内江自贡等部分地区派入去声,所以他们音为“雾素”。

巴中人表示确实有这个说法。现在都还在说,我一个o年的都知道。没想到这么土的方言,评论区还好多省份都有这个词,还以为只是我们巴中周边才有这个词呢。

四川射洪,我们家那边读duu都是一声。

南充南部人,老家看到蛇之类的就会说duu。

我们四川三台就说的“吴书”,意思是很恶心很厌恶。比如说:啥东西哦,看到都吴书。

觳觫字都是入声字,按理应该是同一个调,在成都就应该都是阳平才对。桂林说duusu,则都是去声,也不像是来自入声的

山东,也有“duu”这个词,比如:duusu人,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出格,故意恶心人(不太好准确描述这个词的意思,十几年没听到了)。

这个词鄂西也有,读duusu,o后还有些人说,oo再往后就很少了。

山东潍坊人,我们那的乌苏也是这个意思[呆][呆]。

我们达州不仅有这个词,还有一个词叫“duazhua”(一声),我从小听我婆婆说。

浙江萧山方言也这么说。但没有恐惧的意思。

广元地区要说这个词,今天第一次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长见识了。

是的,晋语「抖,战战兢兢的意思」。我们小时候还在讲。

陕西汉中也这么说也。

文言文学过:后汉倾颓,岂后主昏庸无道之所至也。吾曾闻,后主宽厚仁爱,有其父备之遗范。盖其不忍观蜀土州民遭之觳觫,饿殍浮行,遂倒戈拜降,非无大度远虑者之所能为者。吾辈实为枉之。

我是南部人,当地民间也使用与这个词同音的词,表达的也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但我怀疑不是李劼人老先生使用的那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清,好像把它表示为”恶怵“更妥贴些。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dududu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