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 晋江 > 84第八十四章(第2页)

84第八十四章(第2页)

曹洪见势不对,忙冲去求助戏志才。

此时,曹操与陈宫已经走到了西面的一个村落,这里距离陈留只剩下五十里地,气候却比陈留好太多了。

曹操见村中井水充沛,显然刚下过雨,有部分百姓活动于此,不由感叹道:“同样临着河流,这里的河水乖顺仁慈,而陈留的河水凶猛暴戾。虽是地势高低所造成的结果,仍令人更怜惜心疼陈留的百姓几分。”

二人回到梁地商丘,分工合作,将此后要进行的大致事物落实到各个下属负责人身上,陈宫独揽大活,戏志才案上的宗卷也已经堆积地如山高,他揉了揉眉心,向曹操汇报道:“陈留有张太守花心血来治理,民风开化,梁地则成为军要之地,重武轻文,民风彪悍,当地百姓认为河水仁善,是因他们连续几年以童男童女祭天的缘故,这是何其残忍的手段,人们竟习以为常,就连被祭祀的孩童父母,都深信神明是收走了他们的孩子去享福。”

对于当地的旧风俗,愚民心智的开化一途,戏志才是一个头两个大,他艰难道:“这太需要耐心了,也绝对不是一夕之间能够达成,需要一个在这里德高望重,并且极有耐心的人长期待在这里,带领民众们去学习,这些,我自认是做不到的。”

他没有那个耐心,更不适合做教书先生。

“曹洪将军关押百姓的作为虽冲动了一些,却也是不得不为之,若不如此,恐怕几个村落都会出现暴、民乱政。主公想建设梁地,只靠兖州的官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当地人的加入,唯有常年住在这里的文人,才了解这里的风俗,能够在开化民智的时候拿捏到适当的分寸,做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曹操采纳了戏志才的意见,命人去寻访梁地当地的名士,但凡是有一些名望的,都能够征兆来最好了。

陈宫对此并不看好,他劝说曹操道:“主公何不用军队的威慑来迫使名士们来应了征兆?您现在仁慈,反而让他们不惧怕,并且想要违抗您,这对于急需用人的您来说起效太慢了。”

“我先来个先礼后兵罢了,”曹操笑道:“公台别急,忙中易出错,我们有时间徐徐图之,刚以强硬手段拘押了暴、民,再得罪文人可就要引起梁地人的叛逆之心了。”

陈宫转念一想,也是那么回事。都怪吕布,性子急地好似屁股后头着火,连累了他也被带着急躁起来。看看他们主公,这才是沉得住气的人。

曹操那哪儿是沉住了气,他最沉不住气!早就被戏志才描述的景象被气得鼻子都歪了,即便如此,他坐在主公的位置上,也必须要将利益最大化,将最合适的安排贯彻下去。

曹操按捺下自己的小暴脾气,学着曹节曾经那不显山不露水,温水煮青蛙的处世风度,去将一场干戈,化为一块玉帛。

不久,在曹操心焦的等待之中,当地的文人代表就有人主动前来拜见了曹操,如此一来,倒是应证了曹操的自信,陈宫更加敬佩不已:主公当真料事如神!

曹操召见了那位桥姓文人,方一见面,竟是故人之颜,万分眼熟!

“你是!”曹操站了起来,震惊万分:“你是桥子的……”

“桥某单字名守,州牧所说的桥子,或许正是家父桥玄。”那文人长得像极了曹操出入大学时第一眼见到的桥玄,夕阳般的年岁,深邃睿智的沉淀。

见桥守弯腰下拜,曹操忙上前将其扶起,热切道:“原来是桥子的后人,快快请起,桥子于我有劝学之恩,我至今仍记得他的谆谆教诲。也没想到桥子离去洛阳后竟隐居在商丘附近,他老人家现在还好吗?”

桥守低垂下眉眼,面有哀色:“父亲已经病逝了。”

曹操怔了怔,回忆起与桥玄临别时的一幕,那时候的他已经年过七十,佝偻着背脊,两鬓寒霜,时光如梭飞逝,往事历历在目,恍然间,竟已过去了近十年!

“已经去世了啊……”曹操怅然若失起来。

曹操没有与桥守说征兆他做官的事,而是提出了想要前去祭拜桥玄之墓。

桥玄的墓一直以来都有人来打扫清理,其上还有祭拜用的贡品,一座坟墓,有一大一小两座墓碑,大的是桥玄,小的是他那当年被贼人掳走害死的幼子,如此父子相依相偎的两块墓碑,令人眼前发热,直叹造化弄人。

“你一直在这附近隐居?”曹操见墓地不愿处盖着茅庐,扎着篱笆,有妇人与小儿在附近活动,猜测那是桥守的家眷。

桥守道:“父亲遗愿令我不得回洛阳任职,我就举家迁徙到了这里,在山中结庐避世,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也是一种乐趣。”

桥守已经年近半百,发丝间也有了银光,他望着桥玄的坟墓,目光这么些年来仍未变过,始终透露着难以理解与复杂情绪。

桥玄是做大事的人,孑然一身投于事业,唯独亏待了家人,忽略了子嗣:“我至今难以理解父亲当初的选择,他明知道向前一步就是粉身碎骨,仍要用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