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格党>医汉作者春溪笛晓 > 第32节(第2页)

第32节(第2页)

&esp;&esp;李时珍跟着陆炳走完最后一家人,转头就瞧见霍善一脸的若有所思,乌溜溜的眼珠子里写满“学到了学到了”的了悟。

&esp;&esp;等陆炳带着锦衣卫的人走远了,李时珍忍不住低头问霍善:“你在琢磨什么?”

&esp;&esp;霍善道:“以后我要是不想上朝,也可以装病!”

&esp;&esp;他爹和他舅公就得去上朝,霍善觉得自己可以未雨绸缪一下。万一他以后也像这些装病的官员一样为上朝苦恼呢!

&esp;&esp;李时珍:“……”

&esp;&esp;他们不会把这小孩教坏了吧?

&esp;&esp;李时珍马上教导霍善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骗人。万一刘彻跟嘉靖皇帝那样也派医官过来给你把把脉,你这谎不就被拆穿了吗?到时候你恐怕得背上个欺君大罪了!

&esp;&esp;记得前几年嘉靖皇帝派人去查岗,就查出个刚满六十岁的朝臣装病不上朝,嘉靖皇帝当场把他革职撵回家。

&esp;&esp;本来都快到能领退休金的年龄了,他这么一造作,退休金可就没咯!

&esp;&esp;何必呢!

&esp;&esp;霍善没想那么远,他本来就只是说说而已,既然李时珍告诉他这样不行,他便不琢磨了,央着李时珍带自己去看看草纸怎么做。

&esp;&esp;结果半路上他看到卖烧饼的,又开始看着那刚出炉的炊饼不挪腿。

&esp;&esp;这炊饼,他没吃过!

&esp;&esp;白白的,鼓鼓的,看着好吃!

&esp;&esp;他拉着李时珍的衣袖,左右两只眼睛里写着两大字:想吃!

&esp;&esp;李时珍便只能停下来给他买了个炊饼。

&esp;&esp;炊饼这东西,其实类似于后世所说的馒头,和馄饨饺子比起来是另一个赛道的东西了。霍善没见过,所以不晓得他常吃的面饼和后来的炊饼其实是都是面粉做的,区别在于他只吃到了死面饼做的面食,没吃到这活面饼做的炊饼而已。

&esp;&esp;真要做起来倒是不难做,《齐民要术》里就有详细的作饼酵法。

&esp;&esp;李时珍给霍善买了炊饼,还特地替他讨来个张油纸包着,告诉他这便是吃饼不烫手的好帮手。

&esp;&esp;这玩意防油防水,有用得很!

&esp;&esp;明代的油纸伞都是用这玩意做的,很多还是绘制好伞面以后才做防水处理,花样可多了。他们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不少专职画家,所以衣食住行都爱捣腾点花样上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有生活情趣。

&esp;&esp;霍善摸摸油纸外头,发现确实不烫手,再试着张嘴咬了口香软可口的炊饼,哇,吃着热乎得很。

&esp;&esp;果然是吃饼好帮手!

&esp;&esp;霍善道:“油纸的制法我也想学!”

&esp;&esp;李时珍道:“一会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教你。”

&esp;&esp;李时珍带着霍善前去拜访自己在工部当差的朋友。对方得知李时珍想去造纸作坊看看,点着头说道:“你去吧,里头有个叫老杨的,是我老乡,你想了解什么便找他问问,报我名字就可以了。”

&esp;&esp;李时珍与此人也不过是泛泛之交,得了对方这句话便也不再相扰,径直前往隶属于工部的造纸作坊。

&esp;&esp;得知李时珍是太医院院判,算是个官儿,还与他们直属衙门工部那边有联系,两人很轻松地被放入作坊之中。

&esp;&esp;在大明,给官方当工匠是没什么前途的工作,真正有本领的人都会选择倒给朝廷钱。

&esp;&esp;因为给朝廷打工期间差不多算打白工,干多少活儿都不给你涨工资,所以那些个能凭自己本事赚大钱的厉害工匠哪里愿意应征?还不如花钱买回自己的自由。

&esp;&esp;之所以要花钱买自由,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被登记在匠籍上,每年地方上都要统计在籍人数安排你到官府各大作坊上工。

&esp;&esp;等同于工匠要服的徭役。

&esp;&esp;所以如果你人在匠籍却不想打白工,那自然要倒给朝廷钱!

&esp;&esp;这些情况在秦汉时期也差不多,连在每块砖头每片瓦当上写明工匠名字这一优秀传统,都是从“秦砖汉瓦”时期延续下来的光荣传统。

&esp;&esp;其实就是把责任落实到人,干得好了绝对不给你发奖金,出了岔子一准追根溯源找到你头上!

&esp;&esp;既然是没什么前途可言的工作,工匠们干起活来便没什么上进心,上头让怎么做便怎么做。至于什么保密、什么创新、什么加班加点赶工,他们的积极性是远不如民间工匠的——既没有丰厚的薪酬又没有上升途径,指望他们操什么心?

&esp;&esp;听李时珍要参观作坊,当即有造纸匠拿这个当由头放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带着他们在作坊里转悠。

&esp;&esp;霍善知道李时珍带自己来一趟可不容易,马上边听那造纸匠介绍整个造纸流程、边认真地把作坊里的各项细节都记在心里。遇到不认得、不了解的东西,他还积极地跟人提问。

&esp;&esp;那造纸匠巴不得多清闲一会儿,霍善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一点都没有因为他是个小豆丁而敷衍了事。

&esp;&esp;在霍善满含惊叹的崇拜眼神中,造纸匠连许多霍善没问到的细节都给讲了。

&esp;&esp;等霍善问起油纸和草纸的制法,他就知道继续摸鱼的机会来了,径直给他从原料选择的差异讲到加工流程的增减。甭管霍善一个三岁小孩听不听得懂,动嘴皮子总比干活轻松。

&esp;&esp;霍善确实有很多步骤都听不懂,但他压根不在意,他直接把对方的话统统记了下来。他准备等师父从新丰县回来了,一五一十复述给师父听。

&esp;&esp;仗着自己记性好,霍善连熟桐油产地在哪里以及怎么榨都问得清清楚楚。

&esp;&esp;听李时珍说这东西不仅可以拿来包饼吃,还能拿来做伞。他想要一把油纸伞,下雨天可以撑出去玩耍。

&esp;&esp;既然是桐油做的,那就叫它霍小桐好了!

&esp;&esp;名字他都起好了,怎么可能没办法拥有?

&esp;&esp;幸运的是,汉代其实已经在一定范围内用上桐油。比如漆器匠人已经试着往大漆中添加桐油,使各色大漆更容易相互调和,借此做出更为多彩的漆器。

&esp;&esp;可惜漆器这东西做起来太费事,只有达官贵人用得起,再加上目前将桐油运用在漆器上只是少数匠人的创新行为,所以汉代自然也没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桐树。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