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今天的主角也很诡异 > 第35章(第1页)

第35章(第1页)

就在闻承暻偶遇萧扶光的第二天,北疆便传来噩耗——

昭勇将军冯修衡率三千精兵深入柔然腹地追击柔然三王子,意欲斩草除根。他的确也成功杀死了对方,可却在回程的路上中了埋伏,被发狂的柔然人包了饺子,最终不敌战死。

因爱子惨死,柔然王震怒,亲自督军,举全族之力陈兵北境,誓要与冯家军一决生死。

和上次三王子的小打小闹不一样,这次柔然王几乎将全族勇士都带了出来,三十万人浩浩汤汤围了西阳城。

冯家军虽然悍不畏死,但终究是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与全族出击的柔然对比起来实力悬殊,难以相抗。

西阳城,这座大雍军事重镇,岌岌可危矣。

乍逢如此惊变,朝野大哗。

见敌人如此来势汹汹,还打赢了以前战无不胜的冯家军。

朝中主和派又迅速占据了上风,一意主张应该先与柔然和谈,避免发生以前世宗皇帝在位时险些被柔然打进京城的惨剧。

以太子为首的主战派自然不同意,坚持要从别处调兵,增援西阳。

但这场纷争很快平息了下来。

因为柔然王送来国书,要求大雍只要尽数交出冯家人给自己处置,交人之后无论是退兵还是和谈,一切好说,但要是不交人……

“汝朝世宗之鉴,犹在眼前矣!”

本来有些大臣还在担心一旦开始和谈,柔然会狮子大开口,搞得大雍劳民伤财元气大伤,因此还勉强坚持中立态度,不肯轻易站边。

如今柔然却主动提出,只需要交出一个冯家,就能解大雍之困。

这实在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一时之间,朝堂风向逆转。

除了太子和一些武将还在坚持,其他官员竟然尽数支持交出冯家人,完全不在乎冯家世世代代拿性命为大雍立下的赫赫战功。

*

东宫。

自从冯小将军的死讯传来,这几日的东宫上空都是愁云惨淡,无一人敢有敢高声说话,更别提展露笑颜了。

偌大的宫殿,竟安静的仿若鬼蜮一般。

直到沐昂之捧着一封书信急匆匆走进来,才给这座空旷的宫殿带来了几分人气。

常喜一身素服,连忙引着他去见太子。

闻承暻正在书房里看折子,神色一如往常,但光看他手中迟迟未能落下的朱笔,便知他此时的心情绝对不如看上去一般平静。

沐昂之一进门便跪下了,双手举起那封书信,含泪道:“殿下,冯叔来信说,冯小将军死前曾经留下血书,拼了命让心腹将领送出。”

同为武将,冯、沐两家本就来往密切,他更是从小与冯修衡一起长大,如今见到冯家如此惨状,怎么能不悲从中来。

闻承暻从他微微发颤的双手中亲自接过那封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书信,小心翼翼的拆开。

甫一拆开,刚看清楚里面的物件,饶是闻承暻,也没忍住红了眼睛:

只见里面只有一方粗糙的布巾,形状并不规整,应该是仓促间从身上随便撕扯下来的。

其上用鲜血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仿佛是留书之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拼命将自己知道的内容通通书写其上。

而上面所书之事……

“三哥怀疑,有朝中之人与柔然勾结?!”

--------------------

前面将背景铺垫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会进入一个大剧情啦

第21章轻生

虽然说一句代行皇权可能有些过,但在有雍一代,闻承暻的确都是难得大权在握的太子。

他的权力,有一半来自于上面皇父的信任和放权,另一半,却是实打实的仰仗威名赫赫的冯家军。

毕竟闻承暻一向是一个很不讨士大夫喜欢的太子,他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那些清贵的士大夫畏惧武夫的蛮横,而非实打实的认可他这个储君。

对于儿子与文官相见两厌的情况,兴平帝也一直很头疼,中间屡次试图调和双方的矛盾,可惜都是徒劳无功。

因为闻承暻从一开始,就不想像他的皇祖父和父皇一样,自幼长在深宫,看到的都是那些文人想让他们看到的,学的都是那些文人悉心编纂好的“帝王之术”,然后一步步的,在士大夫们文“陛下圣明”的歌颂声里,成为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无为之君。

哦,在那些文人的嘴里,这叫做“垂拱而治”。

闻承暻的爷爷文宗皇帝就是在一声声的吹捧中,安稳地“垂拱”了九年后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交到儿孙手中。

兴平帝刚继位的时候,国库里甚至只剩了不到四十万两银子。

所以在登基的头几年,他也大肆惩处过一些贪官污吏。

但后来兴平帝逐渐意识到,文官们口中“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不是说说而已,他可以杀一个、杀十个、杀一百个,但他总不将整个大雍的读书人通通杀光。

他的政令需要他们执行,他的江山需要他们治理,甚至他的权力,也需要来自于他们的认可……

不寒而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