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十二年
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十二年夏,卫公孟伐曹,克郊。还,滑罗殿。未出,不退于列。其御曰:“殿而在列,其为无勇乎!”罗曰:“与其素厉,宁为无勇。”
十二年夏,卫国的公孟讨伐曹国,攻克郊地。卫军返回的时候,大夫滑罗殿后。尚未退出曹国边境,滑罗就跟大部队走在一起了。他的御者说:“身为殿后而跟大部队一起行动,恐怕会被人认为是没有勇气吧!”滑罗说:“与其空得勇猛之名,宁可让人家说我没勇气。”
滑罗当然不是胆小,而是知道曹国不可能派兵来追击。这种情况下非要摆出一副殿后的样子,未免造作,有沽名钓誉之嫌,所以不屑于为之。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
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仲由即孔子的学生子路,在《论语》里多次出现。
三都即“三桓”的封地:季氏的费邑、叔氏的邑、孟氏的成邑。
孔子一生的政治抱负,就是要恢复封建统治的秩序,让天下重回礼治的轨道。当他在鲁国的政坛占据一席之地,便开始实施自己的抱负,首先是要削弱“三桓”的力量,增强鲁国公室的实力,结束“三桓专鲁”的历史。
子路成为这个计划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他现在担任了季氏的家宰,这是一个相当有实权的职务。子路的计划是“堕三都”,也就是拆毁三都的城墙,让三桓失去与公室对抗的基础。子路提出这个计划,竟然得到了三桓的赞同,原因是三桓其实也面临尾大不掉的问题。当年南蒯割据费邑叛乱,搞得季氏狼狈不堪;侯犯割据邑,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两次围攻都失败。谁占据了城池,谁就能跟主子对抗,那么拆毁城池未尝不是一条釜底抽薪之计。抱着这种想法,叔孙州仇先拆掉了城。季孙斯将要拆掉费城,费宰公山不狃不甘就范,和叔孙辄带着费地人袭击曲阜。鲁定公和三桓躲到了季孙斯家里,登上武子之台——大概是季孙宿(武子)修建的楼台吧——与叛军对峙。费地人发动进攻,不能攻克,但是也已经攻到了台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带兵下来反击,费地人败北。曲阜的军民追上去,在姑蔑大败叛军。公山不狃和叔孙辄逃奔齐国,于是费城也被拆毁。
将要拆毁成城的时候,成宰公敛处父对仲孙何忌说:“拆毁成城,齐国人就可以长驱直入鲁国的北门了。而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邑,也就没有孟氏了。您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我可不会拆掉成城。”
十二月,鲁定公率军围攻成邑,不能攻克。
有必要说明一下,《史记》记载鲁国“堕三都”的时间是鲁定公十三年,也就是下一年,与《左传》稍有出入。“堕三都”之后的一年或两年间,孔子便辞官不做,以五十多岁的高龄,带着学生走上了周游列国的旅途。司马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孔子的这段长达十三年“奥德赛”之旅。可惜的是,由于这段故事不在《左传》的记录之内,只能忍痛割爱,以避剪贴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