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十三年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
十三年春,宋向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者有赏。”也逃归。遂取宋师于岩,获成、郜延。以六邑为虚。
向即桓。宋国的向氏出自宋桓公,所以又称为桓氏。
十三年春,宋国的向救援被包围的宋军。郑国的罕达派人通告全军:“抓到向的人有赏。”两军交战,喊出这样的口号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向听到,竟然怕到丢下部队不管,自己先逃回宋国去了。郑国人于是在岩地轻易地战胜了宋军,俘虏了成、郜延,并将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六地洗劫一空,让它们又回到了“两不管”的状态。
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夏天,鲁哀公在黄池与王室卿士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会面。
黄池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据《国语》记载,夫差为了这次会议,派人在邗沟的基础上继续开挖渠道,又接通了沂水和济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带着吴国的精锐部队从江南乘船到中原腹地,在王室和晋国面前炫耀一把吴国的武力了。
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
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的时候,越国乘虚而入。六月十一日,越王句践誓师伐吴,分兵两路。畴无余、讴阳从南方进军,率先抵达姑苏城郊。吴国的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在泓水岸边观察敌情。王孙弥庸看见越军阵中竖起了一面姑蔑之旗,顿时激动,说:“这是我父亲的大旗。不可以看见仇人而不杀他。”
所谓姑蔑之旗,是越国姑蔑地方人举着的战旗。弥庸的父亲想必是追随阖庐讨伐越国,战死沙场,他的战旗也为越军所获。弥庸急于报仇,太子友不同意,说:“如果战而不胜的话,将要亡国,请再等待。”从当时的情况看,吴军主力远在河南,国内相对空虚,固守待援不失为持重之举。弥庸不听军令,集合手下五千人,在王子地的帮助下发动进攻。六月二十日,两军交战,弥庸俘虏了畴无余,王子地俘虏了讴阳。但是胜利只是昙花一现,句践亲自率领的越军主力很快赶到。王子地据守阵地,太子友被迫出城救援。二十一日,两军再度交战,吴军惨败,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成为俘虏。二十二日,句践进入姑苏。吴国派人向夫差报告军情。夫差怕诸侯听到他的老巢被端的消息,在帐幕中一连杀了七个知情人。
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
七月六日,诸侯在黄池盟誓,吴国和晋国争夺盟主之位。吴国的代表说:“在周王室,我国为长。”吴国的先祖吴太伯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周文王的伯父,有让天下之德,吴国人这么说并不过分。晋国的代表说:“在姬姓诸侯中,我国是霸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晋国的霸业已经日落西山,现在还这么说有点“祖上曾经富过”的味道。一个是新晋富豪,一个是明日黄花,为了谁先歃血争执不下。赵鞅大声呼叫司马寅:“天色已晚,大事未成,那是我们的罪过。竖起战旗,整顿队列,我们今天死在这里,就分清先后了。”准备摆出一副作战的架势来威胁吴国人。司马寅赶紧劝他少安毋躁,说:“姑且探视一下吴营再说。”司马寅偷偷跑到吴营打探,回来报告说:“吃肉的(指大夫以上的贵族)没有气色不好的,但是吴王的气色不好,莫非是吴国被敌人战胜了?或者是他的太子死了?而且夷人(指吴国人)品性轻佻,不能长久地沉得住气,请稍待。”
果然,很快吴国人就松了口,同意让晋定公先歃血,也就是承认晋国还是盟主。
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职贡于吴,有丰于晋,无不及焉,以为伯也。今诸侯会,而君将以寡君见晋君,则晋成为伯矣,敝邑将改职贡:鲁赋于吴八百乘,若为子、男,则将半邾以属于吴,而如邾以事晋。且执事以伯召诸侯,而以侯终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将以二乘与六人从,迟速唯命。”遂囚以还。及户牖,谓大宰曰:“鲁将以十月上辛有事于上帝、先王,季辛而毕,何世有职焉,自襄以来,未之改也。若不会,祝宗将曰‘吴实然’,且谓鲁不共,而执其贱者七人,何损焉?”大宰嚭言于王曰:“无损于鲁,而只为名,不如归之。”乃归景伯。
吴国人在争先后的时候吃了亏,但还是想挽回一点面子。夫差提出,要带着鲁哀公去见晋定公,相当于向晋国宣告,鲁国是吴国的小兄弟。子服何对吴国使者说:“天子会合诸侯,则由霸主带领诸侯来朝见天子;霸主会合诸侯,则由侯爵带领子爵、男爵来朝见霸主。自天子以下,朝见访问时用的玉帛也各不相同,所以敝国对吴国的进贡,比对晋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将吴国当作霸主了。而今诸侯相会,大王却想带着寡君去朝见晋侯,那就是说晋国是霸主了,敝国将改变进贡——鲁国本来按八百乘之国的标准来确定给吴国的贡赋,如果作为子爵、男爵,那就将按照半个邾国的标准来确定给大王的贡赋,而按照邾国的标准来确定给晋国的贡赋。而且,您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诸侯,却以侯爵的身份告终,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吴国人于是没那么做,可是过了不久又后悔,打算囚禁子服何。子服何说:“我已经在鲁国立了继承人了,准备带着两乘车、六个人跟你们走,迟走早走,唯命是从。”吴国人就囚禁了子服何,带着他回吴国。走到户牖,子服何对伯嚭说:“鲁国的规矩,要在十月的第一个辛日祭祀天帝和先王,最后一个辛日完毕。我们家世世代代都在这个祭祀中担任一定的职务,从鲁襄公以来就没有改变过。这次如果不参加,祝官会说是吴国的责任。而且,贵国认为鲁国不恭敬,却只逮捕了它的七个贱臣,对鲁国又有什么损害呢?”
确实,对于吴国来说,现在抓了子服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伯嚭对夫差说:“此举无损于鲁国而徒添恶名,不如让他们回去。”于是就释放了子服何。
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借粮,说:“佩玉垂下来啊,我没有地方系着它。甜酒一杯啊,我和下贱老头只能干看着。”公孙有山回答:“精粮就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如果登上首山高喊‘下等货啊’,那就答应给您。”
申叔仪借粮,必是吴国军中缺粮;向公孙有山借粮,则是凭借二人之间的私交。公孙有山同意借粮,但是不敢大肆声张,所以约定在首山偷偷交付。原文中的“庚癸”,当为接头暗号。古人买卖粮食,从精到粗,依天干排序:甲货最精,乙货次之,庚货、癸货可以说是极其下等了。
王欲伐宋,杀其丈夫而囚其妇人。大宰嚭曰:“可胜也,而弗能居也。”乃归。
回国途中,夫差还想攻打宋国,杀掉宋国的男人,带走宋国的妇女(由此可见,夫差带去参加黄池之会的,乃是吴军的主力部队)。伯嚭赶紧制止说:“宋国可以战胜,但是不能久留。”确实,吴军虽然强悍,但是老巢被端,军心不稳,当务之急是回援国内,而不是继续在外逗留。夫差听从意见,于是加快速度回国。
冬,吴及越平。
冬天,吴国和越国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