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呗,什么事?”
“工作的事。你平时怎么和导师相处?”
“当菩萨供着。”他语气戏谑,“听话、懂事、有眼力见,关键时候还要背锅。”
“不委屈?”
“委屈啊,那怎么办?毕业生死大权在人手上。”
时愿深有体会:“都不容易。”
两个人转眼抵达面馆,吃了碗热气腾腾的盖浇面。
鲜美的汤头冲散了那些无法言说的烦闷,七扯八拉的闲聊压制了遭人否定的低落。时愿率先放下筷子,望着塑料帘外的人头攒动,视线缓慢飘忽到对座的人身上,突然觉得有人陪着说几句废话也挺好。
很可惜,玩闹似的陪伴治标不治本。
合上家门的一刻,职场烦恼卷土重来。时愿闷得实在难受,只得找seth求助。
对方回复得很快。
「hiia,
感谢你的信任。我的经验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国内职场文化,跟你分享几个个人职场习惯吧(仅供参考):
和上级开完会,发送ta一封会议纪要,囊括话题、要点以及待办事项。对方很可能已读不回,但对我来说,这是记录沟通交流的必要步骤(日后亦可充当有力证据)。
和情绪化的人共事时,我会尽量避免受到对方情绪的干扰。他们处理事情时往往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我更不能依据他们的标准行事。与其揣摩对方说话做事的出发点,不如将注意力放在自身工作质量上。
对待非原则性问题,我不太和老板较劲。(当然,不看邮件完全是他的问题。)
不向第三人打听其他同事的情况。
我发现你比较容易因为初期的小挫折,潜意识放大整件事的难度。实际情况也许不会太糟糕?(如果判断错误,别介意)。要不试试带着建设性心态,别过度沉浸在未知困难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我是你,我会假设明天主持项目启动会,好好过几遍ppt,再睡个好觉。
希望你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
祝好
seth」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愿恍惚一瞬,不由自主代入了石砚初的口吻。“疯了吧。”她狠揪了揪面颊,又重读了一遍seth的判断,莫名有种被人看透的心慌。“他怎么知道我有困难幻想症?”
她愣了会神,决定重整旗鼓。不知不觉间,那些咕噜噜满脑子乱窜的烦恼泡沫,竟在敲键盘、等回复、阅读邮件这一连串动作中,烟消云散。
三分糖
现实究竟会比想象中更好还是更糟糕?
至少就这个项目而言,时愿暂时倾向于后者。
她此刻开着摄像头,对着一排系统默认头像尬笑解释:“乔总应该马上就来。”
马上是多久?时愿也不知道。
乔总消失得猝不及防。teas一条条消息旁的「对勾」始终没变成「小眼睛」。而发出去的微信更石沉大海,连声“叮咚”回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