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如意也知道自个儿这事,越纠缠越说不清,便让沈婆子这般误会下去也好。
反正沈婆子之前趁她们不在,老是偷摸翻大厨房,就算那偷家的贼真不是她,沈婆子定是也没安什麽好心。
至于为啥要翻厨房,史如意也听杏果说了,沈婆子怀疑她私底下往菜里放那种西域传来的香料。
这香料据说吃了对身子有害,但一吃就会上瘾。
不然怎地把二少爷那么挑嘴的一个人迷住了?
第31章梅菜扣肉
史如意初听这缘由,只觉啼笑皆非。
回头细细一想,却也晓得是自个儿风头太过,怕是入了有心人的眼了。
不然她一个十岁的小丫头,就算亲娘是厨房管事娘子,从小跟着学做菜,凭啥小小年纪就能学得这般好?
若说她厨艺都是温妈妈教的,为啥二少爷又不爱用温妈妈做的菜,偏要她来做吃食?
像沈婆子这般,认为史如意是偷放香料还好。
这年头人都迷信,要是被谁盯住不放,怀疑到太太曾氏那儿去,那她和温妈妈真是长出八张嘴都说不清。
史如意忧心半日,却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便决定把这事撇在脑后,走一步看一步算了。
清者自清,她又没往吃食中放这劳什子香料,曾氏就算派人来,把大厨房翻个底朝天,也翻不出什么花来。
这时代人皆早熟,十岁便能诗的神童虽不常见,到底也是有的。她便厚着脸皮,认下自个儿是天赋异禀,又有谁能多指摘半句?
只盼着时日久了,她年岁上来,这手厨艺便也不会似现下这般惹眼了。
忙过午时,史如意熟门熟路地出了云府,直奔西市。
祥和斋后院另有个两扇的木门,原是方便运点心原料之用。
她们母女俩如今还在云府做事,史如意担心回回都走正门,容易落人话柄,便和花花学了,进出都从这个偏门过。
后厨里暖意融融,梁翁在灶头煨蒸笼,他穿一身长灰褂,正专心致志地往竹匾中刷油。
白色的水蒸汽飘满整个屋,视线模糊不清,史如意一直走到梁翁面前,梁翁才瞅着了人。
把手中刷子丢给她,眉眼一竖,“怎地这个时辰才来……以为来晚了,我就不让你揉面了?
今个儿不揉完十个面团,不准你家去。”
梁翁教徒弟极严格,深信手艺出自日复一日的苦练。
水面比例,差一点儿都不行。
不同的面团各有自己的脾气,力道有大有小,速度有慢有快,有的要保持松软,有的不能失去弹性。其中规律,只能随顺,是万万不可忤逆的。
史如意在梁翁的铁眼监督下,揉过一个又一个面团,连做梦都梦到自个儿在揉面团,感觉自己都快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自从开始学揉面,每晚回到家,胳膊抬都抬不起来,只能让温妈妈帮她换衣裳。
梁翁发话了,什么时候她的技术能达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什么时候开始学下一样。
揉出来的面团,要光滑得像剥了壳的鸡子,能轻松拉出极薄极透的膜。
史如意一听“十个面团”这话,腿就先软了一半。
撒娇这套只对梁婆婆有用,梁翁却是个铁石心肠、油盐不进的,史如意从挎着的竹篮里掏出她准备的杀手锏——一坛子酸菜扣肉。
这扣肉用瓷盖盖严实了,上头为了保温还厚厚裹了两层布,这会子抱出来,坛子还是温热的。
梁翁原本严肃的眼神,立刻倾斜了一半过来,下意识咽一口口水。
“咕嘟”一声,很是响亮。
史如意上回和梁婆婆说了治手脚僵痛的那个法子,这些日子,日日给梁翁下面条,据说要吃足十日才见效。
面条里加几片生姜、一根大葱、一把辣椒,梁翁是早膳吃,晚膳吃。
吃得他闻到面的味就怕。
梁翁甚至都怀疑这丫头是故意想了法子,来报复自个儿每日令她揉面,史如意说的这几样都是寻常食物,哪会有甚么治病的效用?
没想着,吃着吃着,这手脚竟似乎真得了缓解,晨起时可以缓慢屈伸,动作间也觉着没那么僵硬了。
梁婆婆喜得抱着史如意连亲好几口,骂外头郎中都是庸医,还不如她的亲亲孙女有见识。
梁翁只能继续板着脸吃,吃成一张苦瓜脸。
其实要是能治好这腿脚毛病,他心头比谁都高兴。
史如意却不往自个儿身上揽功劳,她之前听罗娘子说了,觉着梁翁这病,有一半得是心病。
如今手艺有了传承,祥和斋也后继有人,史如意总扔给他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心难题,梁翁每日有了事做,精神气一上来,病自然好了大半。
史如意知晓梁翁光吃面无味,这面味道又重,她中午在大厨房忙完,特意回自个儿家搭的小灶台,赶做了这道梅菜扣肉来,给梁翁送面条用。
梅菜是用新鲜的萝卜叶子做的,要经凉晒、飘盐多重工夫,腌出来芯嫩色黄、清甜爽口。
那股咸酸的香气,直往人鼻尖里钻,别提有多开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