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郁离的行事准则里,要和人讲公平,便要有足够的实力。
强者制定规则,她比郁家所有人都强,所以她觉得自己的要求不过分。
如果他们觉得不行,只要他们能打得过她,那她也会听取他们的意见,按他们的规矩行事。
既然他们打不过她,那他们就得听她的。
就这么简单。
郁金脑子灵活,想事情也快,自从摸清楚郁离的行事准则后,坚定地跟在她身后,执行她定下的规矩。
就算大伯回来,她也不担心什么。
大伯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最讲究的是脸面,最多背地里用些手段,但那些手段只怕在现在的大姐身上行不通。
-
从青石村到县城,可以坐船,也可以坐牛车、骡车或走路。
坐船的速度是最快的,青石村前的那条河连着县城,撑船的人不少,只是坐一次船的花费不小,平时如果没什么急事,村民一般不会坐船去县城,宁愿坐牛车或者走路。
郁老太太自然是舍不得这钱,甚至连坐牛车的两文钱都舍不得。
两个人,那就四文钱,更不用说他们还带粮食,粮食也是占了半个人的价格,加起来就要五文。
是以两人是走路去的,由郁老三挑着粮食走。
两人抵达县城时,都快要到午时。
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两人口干舌燥,又渴又累,只想马上找个地方歇一歇。
他们来到郁老大在县城租的房子,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
这一带的房子并不大,格局差不多,进门便是一个小院子,进去是上下两层的木制楼房,隔了好几个房间,空间狭窄逼仄。
纵使是这样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也不便宜。
郁老太太过去敲门,将门敲得梆梆响,哪知并没人应门。
郁老三将挑着的粮食放下,擦了把脸上的汗,说道:“咋啦?大嫂不在?”
每隔段时间,大嫂陈氏都会带着小儿子、小女儿来县城,待个十天或者半个月的。
理由也很正当,担心县城里的丈夫、儿子没个女人操持连口热饭都没得吃。
是以郁家人对此也没说什么,读书是头等大事,一切都以郁敬德两人的读书为首要。要不是城里的花销太大,加上租的房子太小,住不下这么多人,说不定陈氏都想跟着住在城里。
这次不知怎么的,陈氏他们住得也久了一些,大半个月过去也不见回来。
郁老太太心里自然是不高兴的,只是碍于陈氏有一个秀才爹,不好说什么。
隔壁邻居听到声音,探头出来查看,得知他们是来找人的,告诉他们:“陈嫂子不在,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带孩子回娘家。”
闻言,郁老太太越发不高兴。
陈氏的父亲陈秀才是青石村隔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