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郑夫子的话,卫辞笑笑没多说什么。
他来到大周后发现最好的一点就是,这个世界言论还算自由,没有前世清朝文字狱那种情况。
读书人是可以光明正大评论天下大事的,对于朝廷的政策也敢发表意见。
只要不说“造反”,基本上其他的啥都敢评论。
郑夫子的小儿子郑秀和没什么读书天赋,他今年都二十多了还没有任何功名。
听到自已爹说的话也不感兴趣,但他却对卫家的地龙很感兴趣。
在卫家的堂屋坐了这么久,他早就缓过神来,看到堂屋并未燃烧炭火却十分暖和。
不由得询问卫辞:
“小师弟,你家这屋子怎么这么暖和,我也没见哪里烧炭了啊。”
听到自已儿子的话,郑夫子也才注意到卫家的堂屋还真没烧炭。
卫辞把地龙的原理跟他们解释了一番,听的郑夫子父子叹为观止,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巧思。
又听说建造这种“地热”能赚钱。
卫岳给人指导建造一个都要五十两,郑夫子父子当即打消了主意。
价格太贵,他们负担不起。
郑夫子虽然靠着学堂每年收入不错,但五十两还是太多了。
当天晚上尔雅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好好招待了郑夫子父子一番。
第二天就是岁考,这是卫辞第一次参加岁考。
他才发现,岁考的考点竟然在府学的马场上。
没错,岁考是露天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秀才太多了,室内根本坐不下。
徽州府所有的秀才,除了一些年老体衰的,其他的全来了。
学政索性安排到马场,大家坐一起考,一视同仁。
还好学政知道体恤像郑夫子这样年纪大的,他们可以坐在室内考。
否则一场岁考下来,卫辞怀疑能冻死几个老秀才。
马场上寒风呼啸,磨出的墨水几乎都要结冰,卫辞的手很快冻的握不住笔。
学政象征性的在每排点了几个炭盆,效果并不大。
但卫辞离其中一个不远,就在他前面。
每当他手冻的握不住笔时,他就伸手烤下火,然后再接着写。
其他离炭盆较近的秀才也都跟他一样,只是苦了那些离炭盆远的秀才。
他们的试卷上,估计最后连字迹都很难工整了。
古代考试的字迹何等重要,卫辞猜测到这种情况。
一边写一边想着等岁考结束后,那些年轻的秀才估计骂的更欢。
岁考一结束,郑夫子就立刻启程回章阳县。
眼看快过年,家里正忙,一点耽误不得。
卫辞彻底闲下来,于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律法书的抄写中。
尔雅则忙着给宋老三和林氏做衣裳。
她选了颜色暗淡些,符合宋老三和林氏年纪的绸缎。
对于宋老三和林氏的衣裳尺寸尔雅是最熟悉的,她经常给两人做。
考虑到今年宋老三和林氏把村里的田地都租了出去。
两人没有下地干活可能会胖,尔雅特意做的宽大一些。
衣服做大了好改,做小就麻烦了。
将宋老三和林氏的衣裳都做出来后,卫岳也替荣家建造完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