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立有侯显灵塔,
该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学说和法相学说的讲经辩经制度,
鼎盛时期僧人最多时达千余人,寺院及喇嘛拥有土地300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大法会。
世人评价,侯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可知在明史上,侯显的功绩仅次于郑和。
侯显虽然是藏族人,但他聪敏好动,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才能十分突出。
可惜最后出家为僧,并没有养子留存于世。
而李参,字求我,号应宿,江苏人,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17岁的李参,作为大明水师军中的一名百户,率领手下的水师百户所军士,跟随郑和参与下西洋,
后因从征有功,被授于忠武校尉,积功累升迁至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
实乃是郑和水师军中的一员虎将。
李参出身于“白衣宰相”之家。
其曾祖父李彰是南宋理学大师李侗的后裔。
李彰精通五经,兼长诗词。
因他身处元朝,故隐居不仕,以四处开馆教书授业,
于元顺帝至正元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41—公元1368),携带妻女避乱,
先后教学于福州府的闽清、永泰和闽侯赤屿乡,
之后迁往江苏太湖之地。
李彰膝下无子,只有3个女儿,后以小女李三娘与黄佑采结成连理,生下3个儿子,
长子早卒,次子济才承父姓黄,三子储才承母姓李,以继承李家香火。
从此,太湖之地黄李村的李、黄两姓皆有子支,并世代联族合谱,和睦相处,繁衍不息。
李储才后,生子李参。
李彰对曾孙李参特别关爱。
他因势利导,一方面以《四书五经》教授李参,
另一方面传授他《六韬三略》《秘本李家枪法》,让其成长为文武双全的谋略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其以后追随郑和下西洋建立不朽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三月,
在李彰的主婚下,6岁的李参与下朱村朱省元家5岁的千金成亲。
大明永乐5年,公元1407年,四月,
李参的儿子李金出世,李家又恢复四世同堂的格局,其祖父为黄佑采,父亲为李储才。
大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郑和舟师第三次出洋前驻泊于长乐太平港,
并在周边乡村招募兵员。
时年17岁的李参,立志报国,毅然投笔从戎,辞别妻小,应征入伍。
不久,他得到郑和的赏识,成为其亲随百户。
郑和率舟师,到锡兰山国时,
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态度恶劣,顽固不敬,想灭了郑和船队。
郑和觉察后,离开锡兰山国。
回程时,郑和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围攻郑和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