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华夏名人数据库名师百科 > 第117章 薛广德(第1页)

第117章 薛广德(第1页)

薛广德,字长卿,他的故事如同一幅细腻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他生于何时,卒于何年,史书上并未留下确切的记载,但我们知道他是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人,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千户侯的薛鉴的第五代子孙。这位历史上着名的经学家,以其博学多识和温雅宽容的性格,成为了汉代政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博学温雅,初入朝堂

薛广德自幼便展现出了对学问的浓厚兴趣。他博览群书,精通经术,尤其擅长《鲁诗》。他的学识和才情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其中不乏如龚胜这样的佼佼者。薛广德的学识和品德逐渐在士人中传开,他的名声也因此远播。

汉代的聘用制度为薛广德这样的贤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萧望之,这位当时的御史大夫,慧眼识珠,将薛广德聘为属官。在萧望之的提携下,薛广德得以进入朝廷,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与萧望之多次讨论政事,每一次的交谈都让萧望之对薛广德的才华和见识刮目相看。萧望之深知,薛广德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于是向朝廷推荐了他。

不久,薛广德因其深厚的经学造诣和出众的品德被任命为博士。在博士任上,他参与了石渠阁的经学讨论,这是汉代经学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薛广德在讨论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认可。随后,他又被提拔为谏大夫,成为了皇帝身边的重要顾问。

体恤百姓,直言进谏

薛广德在朝中为政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言进谏,体恤百姓。他深知,作为臣子,有责任和义务向皇帝提出忠告和建议,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福祉。

元帝时代,薛广德与贡禹、韦玄成、匡衡等儒学之士共同列居高官。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薛广德曾多次上书皇帝,言事先援引古事,然后征引典籍,他的很多建议都被元帝采纳。

有一次,元帝计划去甘泉宫郊祭泰畤,并在那里射猎。薛广德得知后,立即上书劝阻。他指出,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他希望皇帝能够体恤百姓的疾苦,放弃这次射猎计划。元帝读了薛广德的上书后,深感其言之有理,于是立即回宫,取消了射猎计划。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薛广德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也展示了他直言进谏的勇气和决心。

成语“流离失所”便源于此。它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而转徙离散、无处安身的悲惨景象。薛广德用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百姓的困境,不仅让元帝深受触动,也让后世之人对这位经学家充满了敬意。

直言谏诤,不畏强权

薛广德的直言进谏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他的建议会触怒皇帝,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退缩过。

有一次,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和威严,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薛广德得知后,认为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且与朝廷的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走陆路。于是,薛广德决定再次直言进谏。

他脱下帽子磕头进谏道:“皇上应该从桥上前往。”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它实际上是在告诉皇帝,应该遵循礼制,乘车马走陆路去祭祀。汉元帝听了当然很不高兴,但并没有立即作。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大夫您戴上帽子吧。”

然而,薛广德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能因为皇帝的几句空话就放弃原则。于是,他继续威胁皇上:“陛下如果不听取臣的意见,臣就要当场自刎,以血溅污陛下的车轮,使陛下不能够进入宗庙!”这句话一出,整个朝堂都震惊了。汉元帝更是龙颜大怒,眼看灾难就要降临在薛广德的头上。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张猛赶紧出来打圆场。他巧妙地引用了一句古语:“臣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正直。走水路危险,走陆路就安全得多(乘船危,就桥安),圣明的君主是不可以冒着危险行事的。”这句话既给了皇帝台阶下,又支持了薛广德的观点。汉元帝听了张猛的话后,怒气消去大半。他明白薛广德只是不善言辞但为人耿直对朝廷忠心是难得的良臣。再加上自己的做法本来就不太合理于是顺水推舟采纳了薛广德的建议乘车马去祭祀了。

这次事件不仅体现了薛广德直言谏诤的勇气和决心也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礼制的坚守。他的这种行为让后世之人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悬车”荣退,留名青史

汉元帝永光元年,薛广德担任御史大夫不过数月便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陨霜杀稼天下大饥。元帝以灾害连连人民流亡下诏责问三公。薛广德深知自己作为三公之一有责任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决定上书请求辞职退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奏章中薛广德深情地写道:“臣闻‘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臣已老病矣,无所复能为也。愿陛下赐臣骸骨归田里以终天年。”元帝读了奏章后深感其情真意切于是批准了他的辞呈并赐给他安车驷马和六十斤黄金以示嘉奖。

薛广德驾车东归沛地退隐。当他回到沛郡时地方官员亲自到边界上来迎接他而沛这个地方的人们也以他的到来感到荣耀。薛广德把皇帝赐的安车悬挂起来留给后世子孙作为纪念。因此“悬车”便有了荣退之意。

薛广德的退隐并非逃避责任而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他明白人生有起有落有进有退。在官场中他已经达到了顶峰再往上走就是下坡路了。与其在官场上碌碌无为不如退隐江湖享受人生的宁静和自由。他的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豁达也让他成为了后世之人学习的楷模。

薛广德与“酝藉”

除了在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外,薛广德还因其温雅宽容的性格而被人称道。班固在《汉书》中这样描述他:“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这里的“酝藉”一词后来成为了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的经典词汇。

“酝藉”一词的典故就来源于薛广德。他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私下交往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修养和风度。他待人接物总是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让人如沐春风。这种性格不仅让他在政坛上赢得了同僚的尊敬和皇帝的赏识,也让他在后世成为了人们学习的典范。

李清照曾有一词中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里的“酝藉”便是借用了薛广德的故事,用来形容木犀花(即桂花)的温婉可人、香气袭人。由此可见,薛广德的故事和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薛广德与儒学传承

薛广德不仅是汉代政坛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也是儒学传承中的重要一环。他以其深厚的经学造诣和卓越的教学能力,为儒学的传播和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薛广德的教导下,许多学子得以深入研读儒家经典,领悟儒学的精髓。他的学生中不乏如龚胜这样的佼佼者,他们在薛广德的悉心教导下成为了儒学大家,为儒学的传承和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薛广德对儒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他对儒学理论的阐和创新上。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不仅丰富了儒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儒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薛广德的历史地位

薛广德作为汉代着名的经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在政治上的直言进谏、体恤百姓,在学术上的博学多识、温雅宽容,以及在儒学传承中的卓越贡献,都让他成为了后世之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故事和形象被载入了史册,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悬车”荣退更是成为了后世之人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他的直言谏诤和不畏强权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官员的典范和榜样。

薛广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历史篇章。他的故事和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薛广德与汉代社会

薛广德生活在汉代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他的生平与事迹深深地烙印在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之上。汉代,尤其是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是社会经济展达到鼎盛、文化思想极为活跃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儒学逐渐从诸子百家之一跃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对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薛广德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经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行为无不体现着汉代社会的特点。他精通《鲁诗》,这是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反映了汉代儒学内部学术的繁荣和分化。通过他的教学和着述,薛广德不仅传播了儒学的知识,也推动了儒学理论的深化和展。

在汉代社会,士人阶层是政治和文化的主要承担者。薛广德作为士人的代表,他的直言进谏、体恤百姓,体现了士人阶层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的追求。他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讳,指出政策的不当之处,这种勇气和担当,正是汉代士人风骨的一种体现。同时,他对于百姓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汉代士人“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此外,薛广德的“悬车”荣退,也是汉代社会士人追求理想人生境界的一个缩影。在汉代,士人们往往追求“仕宦至将相,衣锦归故乡”的人生理想。但薛广德却选择在仕途达到顶峰时退隐江湖,享受人生的宁静和自由。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豁达,也反映了汉代士人对于人生价值的多元理解和追求。

薛广德与汉代社会的互动,不仅塑造了他个人的历史地位,也为我们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念,是汉代社会文化、政治、学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薛广德是汉代社会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故事和形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通过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汉代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精神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喜欢华夏名人录请大家收藏:dududu华夏名人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