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红甘泉 > 第6节(第2页)

第6节(第2页)

虽说周礼成于周朝,但是箕子受封的时候还是西周初年,那会儿周礼自然也不完善,箕子带了一帮大商遗民,后来又跟半岛上的土著通婚,从无到有建立起了朝鲜,自然不会崇尚太繁复的礼节,等到后来,中原自个都礼崩乐坏了,朝鲜这边自然更不可能折腾。而大汉那边当初叔孙通好歹搞出了全套的礼仪来,虽说有的看起来挺稀奇,但最终也是有模有样的,像是刘昌这会儿打出的仪仗,可比当年箕准不知道强到哪里去,顿时,一些朝鲜贵族原本还觉着即便刘昌在辽东就藩,但是尚且还有依仗他们之处,如今却半点自傲都不敢有了。毕竟,人家背后还有个大汉呢,大汉就算是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没有多少年,还得提防着北边的匈奴,但是跟朝鲜相比,体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人家也就是不想兴师动众,要不然的话,完全可以先清理一波他们这些旧臣。

这般胡思乱想着,一个个叩拜刘昌的时候,就显得真心实意了许多。

一个诸侯王的车架仪仗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当年始皇帝出巡,刘邦项羽生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想法,那真的是天生就有些英雄气魄。

刘昌也懒得多想,他也没露面,表现什么平易近人,就在车辇里面说道:“诸位请起,不必多礼!”

一帮人惴惴不安地起了身,跟在仪仗后面,直接就进了朝鲜王宫,在大殿里头等了半天,刘昌又换了一身衣服,出来了。

刘昌没有说话,吕田从旁边跨出一步,口中说道:“请天子诏!”

很快,就有人捧着一份玉轴帛书躬腰趋行而来,下面群臣面面相觑了一番,然后在吕义的带头下,跪下叩首:“臣等恭闻圣命!”

刘昌才懒得给这份伪造的册封诏书下跪,也不管这事到底符不符合礼法,因此,自个接过诏书,宣读起来:“朕以微渺之身获保宗庙,夙夜兢兢,唯恐羞先帝只遗德!今闻燕人卫满,先叛故国,又叛主君,朝鲜先王箕准为其所惑,又复行叛逆之事,驱逐先君,篡国自立,实乃乱臣贼子,天下当共击之!今有小子刘昌,朕之嫡长,品性淳厚,当明朕意,拨乱反正,今册小子刘昌为辽王,恭朕之诏,以讨不臣,早建宗庙!”

诏书念完,下头又是叩首高呼:“臣等谨遵圣命!臣等拜见大王!”

虽说刘昌这弄得很是仓促,甚至显得有些潦草,但是下面群臣却一个个战战兢兢,还各自在心里劝说自己,正经的册封典礼应该在长安已经举行过了,如今念个诏书,也就是通知他们一声而已,谁要是敢不当回事,只怕没什么好处。

事实上,之前城外大军的攻势,已经叫这些贵族看清楚了形势,当初他们能屈从于卫满,如今面对比卫满更加强大的刘昌,自然更不敢反抗,心里还得安慰自己,起码这位是个大方的主,背靠大汉,不会在乎他们那三瓜两枣的,这般想着,一个个都勉强自己恢复了常态。

刘昌安然坐在上首,接受了群臣叩拜,然后才开口说道:“寡人德薄,蒙父皇圣命,来此建藩,朝鲜不比中原各国,远在辽东,父皇有令,寡人可自行其是,日后还望诸位同心同德,光大社稷,寡人不吝赏赐!”

刘昌说完,下面众人便是精神一震,然后就见吕田又拿了一封帛书出来,宣读起来:“辽王有令,今有景齐、韩穗、康增、历息等人,深明大义,返邪归正,兴大义,擒缚伪王卫满,归顺大汉,寡人德薄,也知有功必赏,特赐有功之臣绢百匹,铜千斤,玉璧十对……”

一番赏赐下去,这些人顿时都安下心来,刘昌又封吕义为司马,吕田为卫尉,其他一干将士也各有封赏。

一番封赏之后,刘昌便命人设宴,群臣坐在大殿之中,看着奉上来的精美食器,还有里面几乎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精美食物,一个个都变成了土鳖,看着刘昌的眼神愈发敬畏,对南边大汉也是更加谦卑起来。

一番推杯换盏,那叫一个君臣尽欢,而卫满和他那些党羽这会儿被关在狱中,却是心死如灰,茫然无措。

第27章

卫满原以为自己临死之前总能见到那位所谓的辽王,结果刘昌根本没将他放在心上。这人是养不熟的,留着他也是无用,不如直接杀了,首级给箕准送过去,就当是额外的聘礼了。

刘昌这边像模像样地选了个黄道吉日,正式称王建制,然后就在在朝堂上宣布改制。

朝鲜的官制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商,因此,官职很古老,而且相当程度上分走了君权,所以箕准被驱逐,最终能带走的也就是心腹的人。而到了刘昌这里,却是不能容许这般的,他需要的是一个集权的朝堂,而不是各行其是,大家各有各的盘算。

因此,刘昌直接打着按照汉制的旗号,开始改革官制,当然,不能如同长安那边直接搞什么三公九卿,真要是这么搞,人家都要以为刘昌是想要另起炉灶了,因此,刘昌精简了几个部门,先是设立了类似于少府的内府,命吕田为内府令,接手了卫满手下的产业,这个大家对此没什么想法,毕竟,内府说白了就是刘昌的钱袋子,他初来乍到,自然得先将钱袋子捏到自个手心里。然后,就开始改革外朝的官制,他也没一开始就搞什么三省六部,各种制度本来就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他就是按照汉朝的制度,设左右国相,左国相是吕义,右国相就是原本朝鲜的国相景齐。这位往上数,其实也是子姓,也就是说,他们家原本也是箕子的后人。实际上,朝鲜这么多年,最顶层的官职,还是箕子的后人还有当年箕子的几个心腹的后人在轮流担任。

然后又设立了国尉,国尉选的就是吕义的副手吕直,这位虽说有些沉默寡言,但是并不是什么庸碌之人,他也是吕氏的家臣出身,素有勇力,只是资历略微差了一些,所以才做了吕义的副手。最后就是御史大夫,刘昌选的是之前从乌桓人那里救出来的一个奴隶,叫做王进,这位落入乌桓人手里时间不算长,原本居然也是读过书的,算起来是杂家弟子,他先生也不出名,他也就读过《吕氏春秋》,还是不完整的版本,毕竟,之前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许多书籍都损毁了。而大汉那边,这些年一直崇尚的是黄老,儒家法家也有点地位,杂家完全排不上号。王进家里还算是有些钱财,要不然也供不起他读书,只是读过书之后,想要一展才学,可就困难了,王进废了许多力气,最后也就是在地方上做了个啬夫,然后遇上匈奴入寇,他作为小吏,自然也被迫带着青壮顶了上去,然后就被作为仆从军的乌桓人给俘虏了。

王进在乌桓人那里半点也不敢表现出什么才学来,老老实实在那里做奴隶,好在他运气不错,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就遇上了刘昌,将人赎了出来。

这位也是光棍,在意识到刘昌身边多半是吕家人之后,他低调了一阵子,之后趁着吕义出门,他就有意在刘昌面前表现自己,刘昌在考教了他一番之后,发现他还算是能干,因此,陆续交给了他不少事情,他做得都不错,而且,这位明明是杂家,居然有点法家的做派,刘昌便让他做了御史大夫。

这次级的三公搞定了,九卿刘昌就没这么搞了,而是直接按照职能分出了各部出来,一个是清吏司,主管的是官吏;一个是司农司,主管的是农业;一个是司工司,主管的是工业;一个是司商司,主管的是商业;一个是司武司,主管的是兵事;一个是太常寺,主管宗庙祭祀;一个是文教司,主管的是教育;最后一个是鸿胪司,对标的是鸿胪寺,不过这会儿还没这说法,大汉那边还叫典客,主管的是外交。这些都是以一个主官,两个辅官,下面再搭配相应的班子的模式弄起来的,即便主官不是汉人,辅官里头为尊的那个,都要是汉人,像是前面几个,其主官都是汉人,虽说有的是赶鸭子上架,但是比起让朝鲜人管着,还是让汉人管着更放心一些。

朝鲜这些贵族权力也没真的缩水,毕竟卫满也没给他们多少好处,虽说有些不甘心,但是刘昌用另外一个方式补偿了他们,他们直接被赐予了爵位,彻侯是不可能的,但是,最高也能混个关内侯,更多的其实还是封君,算是将这些贵族的地位给砸瓷实了,给了食邑和封地,确定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不过爵位这东西,刘昌还真是不太在乎,这辽东大地,大有可为之处,这点利益,不过就是蝇头小利罢了,等到他的发展计划真的实施起来,这些旧贵族如果跟不上他的脚步,只有被抛得越来越远的下场。

等到第一次大朝会散去,刘昌又私下召见了吕义他们这些心腹:“如今你们可看到了,咱们这里还是人才太少了,不得不先倚仗这些朝鲜人,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之前的计划,可以先实施起来了!”

刘昌打下了朝鲜之后,才发现,朝鲜居然家底还是挺丰厚的,手里居然有不少船只,虽说规模不算大,但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还是没有多少大问题的。顺着洋流,船队就能直接南下至齐鲁沿海,正好如今并非台风季节,海上风浪不会太大,也该准备起来了。

吕义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大王说得是,正该加紧时间,卫满之前接纳了许多流民,这些人也得先收拢起来!”

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然后王进便开口说道:“大王,臣当年也有几个同窗,一直也不得志,不如臣修书请他们过来?”王进如今很有危机感,吕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这个御史大夫一个不注意,就要被架空了,所以得赶紧弄几个帮手过来才行。

刘昌点头答应了下来,说道:“王卿有心了,寡人额外给一些财货,随信送去,算是给卿家几位同窗的见面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