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在我们还未接触历史的时候,上甘岭战役几乎就是抗美援朝的代名词,特别是早在年月,就有一部叫《上甘岭》的电影上映,更是使得这次战役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上甘岭战役为何能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这背后绝不仅仅只是用一场战事形容来的那么简单。
年,是美国第届总统的换届之年。入夏以后,美国驻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回国参选,按照美国宪法,竞选总统者不能是现役军人,所以其辞去了军职。
美国白宫随即电令李奇微去欧洲接任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司令。
远东美军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这一职位由马克·韦恩·克拉克接替,这已经是朝鲜战争三年间的第三位美军最高指挥官了。
早在年月,李奇微就因为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而被晋升为上将。从他的新头衔不难看出白宫对他的高度认可。
尽管朝鲜战场战火正酣,美国最为重视的战区依然是欧洲。杜鲁门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克拉克,原因有两个:
其一,朝鲜局势已趋于稳定;
其二,克拉克是自己人。
克拉克与马歇尔(就是提出马歇尔计划的那位)关系密切,而马歇尔曾先后担任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因此他向杜鲁门推荐了克拉克。
克拉克赴任前,作为民主党的杜鲁门特别嘱咐他,要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一场大胜仗,来为民主党的竞选造势。
而刚上任的克拉克也急需通过一场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上任后,亲自率领众多参谋人员前往前线视察。
克拉克亲眼见到,中朝方面在长达oo公里的对峙线上分层部署了多重纵深防线,每一道防线不仅包含表面工事,还配有犬牙交错的坑道工事。
坑道内部储备了大量粮食和弹药,以逸待劳,准备长期坚守。美军想要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非常困难。
这时候,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提出建议,可以在金化以北的五圣山南麓两个山头打一下。
一方面,这两个山头地理位置突出,相对容易攻占;另一方面,一旦拿下这个突出部,战线就可以向北推进约oo米,获得到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
这样不仅能够取得战果,还可以在美国国内美化包装成一次重大胜利,对华盛顿方面也算有个交代。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美军要是能占领三到五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对算是一次大胜了。
为了攻占这两个山头,美军计划投入个美军师和个南朝鲜师,外加个炮兵营(其中包括个装备毫米大口径火炮的营),共计o门毫米重炮和o门o毫米火炮。
此外,还准备让空军的两个联队,派出战斗轰炸机进行火力支援,计划在五天内结束战斗。
克拉克最初听到“高地”时心存疑虑,因为过去他曾经在“高地”攻坚战中吃过亏。但是范弗利特坚定的表示,美军现有的弹药库存,能够提供最强大的火力支持,加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战役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最终,克拉克接受了这个计划。
范弗利特之所以这么坚定,除了国仇,还有家恨。就在六个月前,他的独子在执行轰炸任务时,驾驶的飞机被击落,因高度太低无法跳伞,当场战死。
年o月日,板门店谈判中,美方代表突然宣布无限期休会。也是在这天,克拉克批准了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
站在范弗里特军人角度,他动“摊牌行动”,也许只是为了争取在金化以北地区的防御优势,又或者只是为了吸引我西方山的兵力,为北进埋伏笔。
可要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上甘岭战役关系到了谈判桌上谁占优势的问题。
也难怪后来上甘岭战役中,哪怕防御再艰难,军军长秦基伟也依然选择坚守。当美方代表宣布休会的那一刻,志司便意识到,美国人要动手了。
朝鲜战场进入年秋季的时候,中朝方面已利用战线上的相对安定,集中力量构筑起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并相应地加强了东、西海岸的防御。
同时,志愿军采取了轮换部队作战方针,改善了装备,储存了大量作战物资,部队士气更加高涨。
在完成迎击“联合国军”可能进攻的一切准备后,为了锻炼部队,大量杀伤敌人,加朝鲜战争的胜利进程,根据中央军委提出的稳扎稳打,打小歼灭战,“零敲牛皮糖”的作战原则,各部队从年月日开始,在各自的正面上,有选择地对敌营以下要点实施了战术性的反击作战。
经过近月的战斗,攻克了敌人前沿战术要点处,消灭了大量敌人,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我防线中部的五圣山地区,态势对我极为有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制高点,其南面山脚下的高地和高地北山为前沿要点,阵地自然向敌方突出,瞰制敌金化以北地区及交通要道,对敌威胁甚大。
五圣山以西之西方山、平康川为我中线之要冲,地形开阔,有铁路、公路贯我纵深,是敌北犯必争之地,但斗流峰、西方山、王在峰一线高地地形险要,为平康的天然屏障。
该处由志愿军第兵团军防守,西邻第军,东邻第军。军前身是年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纵队,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部队。
该军年月在第兵团内编成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平(康)金(化)淮(阳)地区防御作战,战斗力在现代化战争的考验下提升很快。
当时该军下辖第师、师和师,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在年月,军接替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
军根据当时情况判断,敌人向西方山、平康方向进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部署重点放在西方山方向,由军主力第师及师团及配属的个炮兵营、个战车连防守。
第师和个炮兵营部属在五圣山、中贤山一线,另以第师团配置于芝村、灵台一线阵地,团为军预备队。
师主力当时拟于o月日进攻注字洞南山之韩伪师团个加强营阵地,以配合全线战术进攻行动,五圣山及其以南高地和北山仅派了团一个团进行防守。
高地和高地,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军说的两个小高地,当时并不叫上甘岭,这样的命名方式,并不是因为我军对数字有特别的偏爱,而是因为这两个高地的海拔高度。
因为当时高地阵地太多了,所以通过海拔数值命名的方式,来加以区分。
在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谷中,坐落着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才叫上甘岭。
然而,经过几轮激烈的拉锯战后,上甘岭村庄早已变成废墟,如今只作为一个地名保留在地图上。直到二十多天后,战斗升级至战役规模,才因这个村庄的名字,将此次战役命名为上甘岭战役。
在美军动进攻之前,整个区域的防守任务由志愿军第军承担。而在这两个高地上,各派有一个连队驻守,兵力与准备进攻的美军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o月日,美军进攻前的第八天,韩伪师团营的参谋李吉求,带着美军的作战计划投奔志愿军,加入了对方阵营。
志司担心美军是故意派这个参谋假装投诚,提供假冒的作战计划,让志愿军在其他方向集中兵力,来缓解白马山方向的军事压力。所以在战前,志司并没有刻意加强上甘岭方向的防御力量。
美军没有改变原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