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辽宁抗战往事 > 第106章 国军溃退(第1页)

第106章 国军溃退(第1页)

此时,防守上海左翼已经没有意义,防守上海左翼和围攻上海的国军奉命撤退,退到苏州河南岸阵地,在苏州河北岸留下了一个营的部队,做象征性抵抗,其实这个营只剩下了oo人,他们防守的阵地叫四行仓库。

团长谢晋元抱着必死的信念,和日军在四行仓库展开激烈的攻防战,这场战斗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烈支持,甚至连杜月笙都派青帮流氓给他们输送物资,抵抗了四天后,根据老蒋指示,谢晋元带领剩余壮士退入英租界。

他们的英勇行为也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叫《八佰》,导演管虎拍摄前找长腿将军孙元良后人了解情况,遭到网民非议,其实这也好理解,孙元良早就率部队撤退了,真正防守四行仓库的是谢晋元。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国军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没必要在上海和日军死耗下去了,应该迅往后撤退,退到预设国防工事,继续节节抗击,才是正常思路。

陈诚和顾祝同向蒋提出了这个建议,蒋也同意了,但开始实施的时候,到o月底,蒋突然下令让国军继续在既有阵地和日军火拼,理由是九国公约大会蒋在月日在比利时召开,蒋的脑袋又开始不清醒了,将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了外人身上。

没有办法,国军在苏州河南岸和日军继续展开残酷的巷战,场面太血腥,就不仔细描述了。

此时日军大本营的心态非常焦虑,裕仁时刻担心苏联出兵揍他,睡在床上都觉得不踏实,上海日军虽然逐渐占据优势,但是这种拉锯战一样的场面是大本营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希望的是快彻底的摧毁国军主力。

既然在上海的日军完成这个目标有困难,日军大本营也豁出去了,干脆再压点本钱,以三个精锐师团组成第十军,数量过o万,火增援上海,快歼灭国军主力。

国军集合全国o万精锐,和o万日军在上海火拼,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何况日军再加入o万装备精良的生力军?

月日,日军第十军沿着他们明朝老祖先倭寇的步伐,在杭州湾登陆,原先负责防守的张奎部已经被调去打巷战了,只剩下个连的部队,哪里挡得住十万日军精锐,杭州湾失守,整个淞沪地区的国军已经陷入了被包抄的危险中。

陈诚的意见是赶紧撤退,国军赶紧退入国防工事,利用坚固阵地进行抵抗,老蒋表示部队再坚持三天,让友邦人士看看咱们中国军人的骨气。

就这样又拖了三天,到月日的时候,日第o军已经渡过黄浦江,所有日军均开始展开猛烈进攻,包围圈已经开始形成,白崇禧急眼了,很不客气的对老蒋说,军队已经开始崩溃了,不撤退也要撤退了,老蒋才下令部队从上海撤退。

撤退的计划制定的很详细,但当时战场一片混乱,通讯方式又极其落后,有的部队收到撤退的命令,有的没收到,正在战斗的部队看到友军撤退了,都慌了,也加入撤退的行列,当所有的部队都陷入慌乱时,撤退就变成了溃退,秩序大乱。

很快就演变成日机在天上炸,日军在地上追的局面。

几十万军队挤在路上,成为日军战机的活靶子,轰炸机和战斗机轮番上阵,狂轰乱炸,短短几天的时间,国军就损失了十万人,实在是万分可惜,这些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了。

军官们也无法指挥部队了,大家各自凭本事逃命,胡宗南的警卫人员全部被日本人打死了,幸亏他跑的快,才捡了一条命,薛岳也差点完蛋了,司机和警卫被机枪打死了,薛岳也跑的快,跑的时候连续游过了三条河,这可是冬天,力气耗尽差点被淹死了,幸亏抓住根木头才得救。

到月日的时候,剩余的国军基本跑到了吴福国防工事,惊魂未定的国军愕然现,这些花费了巨资的所谓国防工事都是些豆腐渣工程,没有一项符合标准,唯恐日本人的炮弹瞄不准,很多工事都是直接耸立在地表,甚至有些掩体连顶棚都没有,准备迎接日军战斗机的扫射。

国军只能继续后撤,月日,日军占领江阴要塞,南京门户已经被打开。

淞沪地区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国军伤亡o万左右,日军伤亡万左右,这个数据是比较通行的讲法,如果有更准确的数据来源,大家可以告知。

此战最大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空前的团结,也使日本人空前的失落,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打击了日本人的狂妄。

至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老蒋肯定算头一个,当断不断,三军受累;主帅也算一个,筹备那么长时间的对日作战,居然没有任何攻克日军工事的办法,典型的官僚作风;用兵也有问题,让集团军和日军四个师团硬杠,不到一天就损失过半,实在失策;当然后勤这些就不说了,无形中降低了国军的战斗力。

事后蒋介石也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上海开战以来,我忠勇战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趁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由于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面抽调到正面来,以至整个计划受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蒋讲话总是情真意切,但从来不入脑,很快他又要犯错误了。

陈诚的一段讲话比较含蓄,也比较客观,算是对老蒋委婉的批评:战略原是达成政略的一种手段,但是战争既启,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牵制战略。因为战略获得胜利的时候,政略的环境就可以跟着好转;反过来说,如果战略失败,就是最初认为有利的政略,亦必跟着恶化。这次战略受政略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来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

由于国防工程是豆腐渣,根本起不到防卫的作用,南京门户已经大开,厚厚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了南京上空,一群禽兽已经冲过来了。

日本在上海这么个小地方,和国军展开百万级别的军团大厮杀,居然没有对华宣战,对于是否宣战这个问题,日军大本营曾经吵得一塌糊涂。

日本政府肯定是想宣战的,原因很简单,宣战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获得被占领地区的财政收入,比如关税之类的,日军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开销大的不得了,日本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对于这种能搞钱的机会,肯定不愿意错过。

军方表示反对,原因也很简单,宣战以后,很多国家为了表明立场,可能就会停止和日本贸易,日本这个国家除了咸鱼,啥都缺,一旦中断国际贸易,没有了石油、钢铁和棉花,日军只能拿着棍子作战了,这也是后来为啥日军疯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就是为了抢占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

日本政府和军队吵成一团,裕仁看着不像话,干脆把领导机构变更了下,成立了一个大本营,内阁成员和军方大佬都网罗在里面,规定打仗之类这样的大事,由军方决定就好了,政府只管执行,这样的规定出来,国家大权基本就落在了军方手里。

年月日,日本军方下达号命令,公布《大本营令》,日本最高领导机构完成了军事化。

大本营设立以后,讨论了下作战策略,觉得华北日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给他们安排的重点工作是保持治安,顺便打击国军残余部队,至于共产党部队,暂时没太考虑,就是这个没在考虑范围内的部队,在后面年的时间里,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在日本陆军看来,需要重点提防的是苏联远东军团,应该在满洲边境上多派点军队驻守,裕仁表示严重同意,斯大林的态度琢磨不透,让他一直非常紧张。

上海已经云集了o万日军精锐,除了第十军以外,其他部队已经打了三个月,非常疲倦,日军大本营建议暂时原地休整,派空军炸炸南京就好,暂时没考虑进攻南京。为了统一指挥淞沪地区部队,日军大本营设立了华中方面军,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

对于大本营原地休整的决定,上海派遣军倒是没太大意见,但第十军意见非常大,这支向前辈倭寇学习,在杭州湾玩两栖登陆作战成功的部队,上岸以后就像捻鸭子一样赶着国军到处跑,还没来得及体会和国军作战的痛苦,认为国军不堪一击,强烈要求继续追击,赌咒誓可以一举拿下南京。

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争吵,日军大本营同意第十军的意见,月日,下达“大陆第号”命令,命“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都南京”。

在某些日本人看来,中国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部落联盟,只要干掉领头的,手下的喽啰自然就会投降,东北如此,华北如此,日本人开始大胆设想,如果能够占领都南京,全体中国人是不是都会投降?

日本人对南京已经志在必得!

喜欢年抗战往事请大家收藏:dududu年抗战往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