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格党党>贵极人臣男主有几个女人 > 第76节(第1页)

第76节(第1页)

婉仪心头一震:“你是说,是他主动问起的?”

贞筠道:“是啊。都是一家子骨肉,姐姐,你何必同我们讲这些虚礼?若不是我偶然碰见,你是不是一直要把苦水往肚里咽。姐姐,只要你过得好一些,我们劳心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婉仪垂眸不语,半晌还是道:“这都是我的命,我也只认命就是了,何必牵连旁人。母后也并未作甚,只是每日叫我去立一会儿规矩罢了。这在寻常人家,都是常事,更何况是帝王之家。”

贞筠还待再言,婉仪道:“行了,不要再多说了。此事就此作罢。若再有下一遭,我就、我就不让你进来了。”

贞筠一时气闷,却知自己的表姐说得出做得到,也不敢再辩,只得强忍委屈与怒火离开。

幸好,月池早有准备。上次轰轰烈烈的外戚案虽让张岐和张奕饱受惊吓,但事后,朱厚照也给了相应的好处,除了对包括张岐在内的三法司大加褒奖和赏赐外,还特地对张奕推恩荫补。根据典制,‘正一品子,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从五品用。正二品子,正六品用。’【2】张岐为都御史,是正二品大员,若要恩荫,张奕也只能做个六品官。但是朱厚照破格给他升了一级,让他做了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虽不是紧要之职,到底执掌礼仪事,算得上清贵。此外,太皇太后又给张岐之女相了一门好亲,也算是解了他们一家燃眉之急。

张岐父子因此一改先前的埋怨,对朱厚照又感念起来,还时常反省,是自己的胆量太小,跟着皇上走,不必怕翻船。而这次武举武学出了之后,张家也有不少族人,身上有先帝赏赐的武职,一时也有些惶惶不安,早就托张奕到月池这里来探口风。只是张奕想月池还在病中,若贸然拿这些俗事来烦她,恐适得其反,故而一直未提。而这次,月池下了帖子亲请他来,他岂有不来之理。

谁知,他一来,就又被月池唬得一愣一愣的。月池道:“皇后是万岁钦点的国母,因着年轻些,老娘娘严加教导也是应该的。只是万岁与娘娘毕竟是新婚夫妇,若娘娘损伤太过,皇上心中未免有些……”

张奕一时变貌失色:“阿越,你是说太后又……”

月池无奈点头:“实不相瞒,皇上为此,颇有微词。我也与张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国朝以孝治天下,无论如何,太后的地位不会有丝毫动摇。但是后族的兴盛与否,就关键在帝心了。你想想,孝肃周皇后的族人,如今在贵戚中可排得上号?最糟的是,老娘娘任性而为,惹得皇上满肚子郁气,既不能对着太后发,那就只能……”

张奕双目呆滞:“对着我们发?”

他一把拽住月池的手:“阿越,你可千万得帮帮我们,上次那回事,差点把我爹和我的命都吓去了半条。如今我也有了官职,也不敢再妄求富贵了,只想,平平安安就好啊。”

月池道:“张兄,你放心。你和令尊的忠心,皇上都一一看在眼底,否则也不会厚赐你们。但是,其他人,就难保了。特别这次,皇上要兴武科武举,若有心留难,真真是易如反掌。我与其他人虽无交情,可与你却有同窗之谊。我想着,你们到底是一族亲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其他人吃了瓜落,你们家也两面为难。”

张奕听得眼眶湿润:“阿越,谢谢你,你对我情谊,我一直牢记在心。”

月池道:“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这事要了,还得靠你们自己。我请你来,就是想提醒你,让家里的老夫人们多去劝劝老娘娘。已然富贵至极,为何不安享天伦呢?”

张奕如听纶音佛语一般,连连道:“是极,是极,我这就回去告诉我母亲。让她去游说长辈。”

这个话风一透出,张太后的伯娘、叔母都轮流去宫中打转,明面上一见皇后在旁,就止不住地夸,暗地里都劝张太后,不要出一时之气,要拉拢儿媳妇,共同把朱厚照的心笼回来。张太后本就耳根子软,又对娘家人深信不疑,如此这般,婉仪的待遇何止好上十倍。

婉仪素来灵慧,她心知肚明,天上不会掉馅饼,皇上更不会为她费这些心。能有这样的心意,又有通天的本领之人,就只有那个人,只有李越。她躺在高床软枕中,却想着江南小院里,她和他的初见。

就在各方心思各异,暗潮汹涌时,朱厚照终于想出了他的改革之策。全国武举既然费时费力,又难出成效,索性就依刘大夏之言,暂且搁置。但搁置并不代表毫无作为,他在对武学进行革新的同时,打算从十二团营中再选精锐。

明朝的京军分为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总数有十余万。平日操练时,五军营主攻营阵,三千营演练巡哨,神机营则专掌火器。三大营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时,的确都是精兵强将,但是土木堡一役,三大营多年的根基毁于一旦。救时宰相于谦在明代宗时,从三大营中选择精锐十万,组成了十团营。十团营几经废立,演变为如今的十二团营。而原本的三大营成为了士卒口中的老家,其中的将士基本已是被皇亲国戚所驱使的工兵。

十二团营由十二位侯爵分别执掌,又设都指挥,还有太监监军。由于背景雄厚,即便士卒懒散无用,也无人能有本事让他们脱胎换骨。即便是朱厚照本人,也不能贸然动手。所以,他就打算从这十二团营中再选精锐,组成一个新的军事编制——东官厅。这就等于是矮子里拔高个儿,再认真训练,让他们尽量顶用。他为了自己训练方便,甚至要在禁中设内教场。

这可是闻所未闻。饶是开明如李东阳,也觉万万不可。勋贵们更是感受到了危机。即便朱厚照一早就再三安抚了国公们,表示会让镇远侯作为领头人,选派各豪门的子弟也入东官厅历练数年,一旦有成,就会外派出去建功立业。但是,东官厅一事,给了下层士卒上升的渠道,顶层勋贵也被朱厚照虚假的允诺所安抚,但中层贵族和将领的利益却是结结实实被损害,他们很难有不被架空之感。

他们和觉得皇帝离经叛道的文官集团开始一齐反对朱厚照。朱厚照自觉自己已然是一让再让了,当然也不肯退步。朝中一时又吵得沸反盈天。每日都有人在奉天殿把头磕得头破血流,被抬回家。朱厚照视若罔闻,别说把头磕破,就算磕死在这里,正德爷也不会眨一下眼。眼看,双方的博弈就要陷入僵局。

谢丕终于忍不住来找了月池,他坐在玫瑰椅上殷殷地看向月池:“贤弟,现下总是时候了吧?”

月池至此已经养了快一个月的病了。她穿着贞筠又花大价钱替她新买的紫绒直身,外罩荔色羊绒氅衣,面上终于现出些血色。她对谢丕点点头:“兄长素有先见之明,明白皇上的万寿就快到了,正缺一份大礼。”

谢丕喜不自胜,第二日就备齐了家伙上了金殿,一场大戏又拉开了序幕。

第146章纷纷艺苑漫雌黄

洪武爷的剑就是好用啊。

武定侯郭聪头戴七梁的梁冠,梁冠前的金蝉闪闪发亮,随着他与旁人交谈,冠旁的雉尾也在微微颤动。他说到激动处,广袖的赤罗衣甚至像风帆一样舞动。能惹得这群侯爵不惜在金殿上窃窃私语的,当然只有朱厚照要另设东官厅之事。

西宁侯宋恺心里是怒火冲天,嘴里也不甚客气。他们家是永乐年间勋贵,最煊赫之时,曾一门尚了太宗爷的两位公主,后代子孙虽不如往年那么受宠,但也担任军队要职。宋恺也不指望像伯父宋诚一样,领右军都督府,又佩平羌将军印,他只想安安心心守着自己的团营,不好不坏地过日子也就是了,谁曾料到,刚登基的小皇帝竟然连这点好处都不愿给。

宋恺愤愤道:“皇上年幼,自然听什么就是什么。按我说,这都是那群腐儒的不是,当真是欺人太甚!”

武定侯郭聪附和道:“谁说不是呢。祖辈们的功绩,到今日竟同马棚风一般,随便几个人的几句话,就能把我们架得空空荡荡。”这就骂得是刘大夏了。

阳武侯薛伦则是对镇远侯被委以重任不满:“犯上之人的后裔,如不是太宗爷宽厚,早就被除爵了。区区黄口小儿,怎配位居我等之上。”

他说此话,就不得不提及旧年事。靖难之役时,顾家的祖宗顾成还只是左军都督,奉建文帝的命令,去讨伐当时还是燕王的永乐爷,谁知兵败被俘,他自愿投降。永乐爷也饶了他一命,让他去守卫北平。在永乐爷登上大宝之后,不仅不怪他昔年的冒犯,还封他为镇远侯,这才有了世袭罔替的爵位。

而薛家的祖宗薛禄就不一样了,堪称“根正苗红”,从一开始就跟随太宗起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数次跟随太宗北伐,又主持过北京城的营建。薛家自认自己的功劳比姓顾的大多了,可顾家是侯爷,他们家也是侯爷。到了如今,顾家旁支袭爵的无知孺子,居然能高居薛家的正支嫡系血脉之上,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他几位侯爷闻言又何尝不是满肚子火。在开国时,他们都是泥腿子,可爵位世袭到了今日,家族早已发展壮大,侯门朱户看起来光鲜亮丽,可处处都要靠阿堵物、孔方兄。要是靠洪武爷定下的俸禄,全家早就饿死了。他们只能多领差事,才有源源不断的进项。可如今,朱厚照这神来之笔,直接要把他们家主要的进项抹去一半。盖因士卒进了东官厅,军饷肯定也不会再经侯爵之手,而是直接发往东官厅。这就不仅是夺权了,还是在断财。即便为锦衣玉食,他们也决不会容忍。

这些侯爷、伯爷们在私下商量之后,觉得前几次的进谏可能还不够激烈,不能让小皇帝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他们这次准备来个大的。待到朱厚照升座之后,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数位侯爵、伯爵居然在金殿之上,齐齐跪下,先摘梁冠,后放玉圭,再解下腰间的玉革带,最后甚至把自己外罩的赤罗裳都脱下来,仅着白纱中单跪在殿中哭号。

有的人硬梆梆道:“万岁若一意孤行,不如将臣等的爵位系数罢去。”

有的人则开始哭太祖太宗和自己的祖先:“是子孙无能,才让祖宗的家业毁于一旦,孩儿不孝啊!”

还有的人则开始数落自己的功绩,意指自己从正德爷的爷爷在时就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命,万岁为何要卸磨杀驴。

更有甚者,居然讽刺成国公和英国公,骂他们自己领着都督府的职位,子孙有了着落,就不管旁人了,自私自利,不配为勋贵之首。

中层勋贵们这一场大闹不仅听得朱厚照赫然变色,就连国公爷们也坐立难安。魏国公更有唇亡齿寒之感,他不过带家人去寺里上香,就差点被文官扣上屎盆子。如若再为点蝇头小利内斗起来,待他百年之后,子孙后代岂不是只能任人宰割。

存着这样的想法,他大胆开口道:“万岁,臣以为东官厅一事不如先缓缓。十二侯爵督领团营,虽无功劳,亦有苦劳,万岁何不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去整顿,如还是一如往常,再设东官厅不迟。”这就是拖字诀了。

同样反对的文臣立刻打蛇棍上:“臣附议,太仓空虚日久,如再大兴土木,恐无法支撑。”

“臣也附议,于禁中设校场,实在闻所未闻,有损宫中秩序。还请万岁收回成命。”

“臣也附议……”

闹成这样,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国公也不好再闭口不言,他们总还要在圈子里混下去,因而也期期艾艾地开口,请朱厚照暂缓此事。

刘大夏、戴珊等人赞同此事的文官见势不好,立刻开口反驳。一方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另一方则仗着声量高、体魄壮。两方人马刚开始还能用上敬语,文明地开始辩论。到了后来,这些个龟龙鳞凤竟然不顾体面,开始破口大骂。一时奉天殿热闹如菜市场一般,高官显爵争执起来也同民间的黔首泼妇别无二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