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不兴,谈何安宁。
何言宁。
这是我名字的由来。
我的养父母原是临城的高官,因看不惯皇帝的无所作为,手中拿起锄头,带着几百百姓就敢接兵起义。
父亲被押送砍头的时候,手上的冻疮甚至还未曾好转。
他那时看着我,五大三粗的汉子哭的泪流满面。
“我的儿,可惜为父的脑袋还是太笨,造福不了百姓,也没办法教给你更多的大道理。”
“如今又连累我们全家送死,爹后悔啊!”
那时我尚且年幼,我自小便知道我不是爹娘亲生。
但他们从未苛待于我。
事实上,爹娘有着菩萨心肠,祖上又多有积蓄,买来了这高管名头本想是造福百姓。
却未曾想父亲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如此浩大的帝都,他在这小小城池就算再努力,也荡不起什么波澜。
在我慢慢长大之时,府中的一半事务便都是我来处理的。
父亲倒是想自己亲自来,倒是一个事务他要琢磨半天,我看着堆积成山的书本,着实替他着急。
他时常看着我欣慰不已。
同时又庆幸我不是他亲生的,否则以他的实力,怕是生不出我这样聪明的。
他起义这件事我是不知道的。
也没有想过父亲会如此冲动,偏偏还有个一股脑支持他的母亲。
当我得知的时候,已经站在了那高高的砍头台上了。
彼时,我口中还吃着有些喇嘴的粗粮,看到围观的百姓和痛哭流涕的父亲,一脸懵逼。
父亲这些年,虽然事务处理的有些慢,但可谓是劳心劳力。
但是当看到城池中许多百姓一窝蜂的冲上来恳求不要砍头的时候,我还是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我从不知,父亲原来也有这样的号召力。
难怪,在这个吃不饱饭的时代,还能有几百个壮丁愿意跟着父亲送死。
父亲看到下方百姓,他的眼中愧意更甚,他不愿再拖累百姓,却也不愿就这样去死。
他跪在地上,三两下就将头磕出血来。
母亲在旁边心疼的哭泣,她死死抱着我的身体,告诉我不要怕。
其实我倒是没什么所谓,也不是很怕。
倒是母亲,腿抖得厉害。
于是我暗自用力,用肩膀托举起母亲颤抖的身体。
“草民起义,罪该万死,陛下宽容,放过我几百个无知兄弟,草民斗胆,再请陛下留下我儿性命,
我儿聪慧,两岁便可念词,三岁便能说出些许道理,诗词也早就牢记于心,
他此等聪慧,自然知道是草民做错了事,定不会视陛下为仇人,恳请陛下,放他一条生路!
日后,他定然可为陛下分忧啊!!”
父亲当时应该也只是想着拼一把,却不曾想,由于百姓阻拦,来掌事的又和父亲早年有些交情,便这样在台上拖延了两日。
所幸,皇宫内传来口谕。
陛下竟真的放过了我,要求便是要我过去,他要亲自看我是否如父亲所说那般厉害。
我当时不清楚为什么陛下会听信父亲的一面之词。
直到我进入皇宫,现了摞的比小山还要高的奏折时,突然顿悟了。
若说我当真是没有一丝怨恨皇帝的情绪,那是不可能的。
我这一路颠沛流离,看过大富大贵的人,也看过了路边流离失所的乞丐,百姓叫苦不迭,世间乌烟瘴气,这都是皇帝无能所致。
直到我看到皇帝日夜操劳,整整半日,竟然只勉强看完十本奏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