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野很清楚傅成彦这大半年的动静,再强势的资本也必须顺应市场,纵然傅家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示意。
第一轮抢占市场落下风,面对的就是资源被腰斩。
新能源行业是技术革新以及迭代创新。
这并不是傅家擅长的领域,常年靠着地产巨大的利润以及政策得利,即便傅成彦有心再注资拼一拼,还是被董事会反对。
新行业能带来什么机遇是一件未知数,但目前的损失已经远远出了他们最初的计划。
傅成彦在听到新能源电池上市,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他们在这一年时间里电池板块研费用就高达一百五十亿。投入的科研经费是所有上市公司里最高的,即便如此,还是没有真正的实现无模组无pack技术投向市场。
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公司莫名其妙就要开售了?
邀请函在这个消息放出来不到四个小时,就送到傅氏大楼。
傅成彦看着这封相当于宣战书的邀请函,觉得荒谬。
他听手下的人提起过这家新公司,简单看了他们的架构就失去兴趣。
这种公司全国一年要注册几万个,无非就是小打小闹,就算真研究出东西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真有成果,他再出资也不晚。
能源只是他们傅家最不起眼的转型产业,尽管如今投资亏损不少,但对集团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并非不能承受。
在传统经济领域,还从没听说过有人敢跟他们叫板。
出席这场布会?
傅成彦冷笑着撕掉邀请函。
电话打给手下的副总,语气里带着毫不遮掩的轻蔑,“教教某些初来乍到的小老板应该怎么做生意。”
不寻找注资,也不背靠大树,一只小小的帆船就想在商业乱流之中航行,简直是天方夜谭。
光是舆论战,就够这些小老板们伤筋动骨。
资本的底色是同样黑暗和鲜红的,如何毁掉竞争对手,对傅氏这种企业来说只是最简单的课题。
季野不知道公司按惯例出去的邀请函刚好击碎了某些刚刚研究失败的玻璃心。
正在会议室和研团队进行布会前最后一次对稿。
如今的原野就像茅草房里盖了栋黄金屋,外界名气不大,内部已然成型。
季野很低调,带着研究团队在这段时间内注册了近五百多项专利,将新技术布后可能出现的商业威胁降到最低。
他作为老板,并没有直接在技术团队任职,但亲自组建的科研团队一直由他亲自带领对接。
无他,这种技术按这个世界现阶段的展确实距离成熟期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很多理论化的东西在实践阶段需要走数不尽的弯路。
季野根据他们的进度及时给出方向和修改建议,将这个进度硬生生拉回来三年的时间。
没有o和积分,他依旧是个挂。
来自高纬度世界的经历让他在面对这种普通科技世界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