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亲戚,为啥还要送烟送酒呢?
夏天的夜晚,树叶“沙沙”作响,远处的小河边。
青蛙“呱呱”在欢快歌唱,路边的草丛中“吱吱吱”,“唧唧唧”不知名的小虫嘶鸣。
天上星星“眨吧眨吧”。
一阵微风,使人心旷神怡。
晚饭后,姥姥在院子里乘凉,摇着扇子,耳坠借着月光一闪一闪。
姥姥在想着刚才吃饭时“大敏在鱼塘偷吃糠饼”的事。
姥姥突然从椅子跃起,扯开嗓门对着屋里喊:“老头子呀,明天到鱼塘那边去一下哦,带两条烟和二瓶酒”。
山村静静的,姥爷正在灶间刷锅洗碗,耳朵好使,应偌了一声。
大敏竖着耳朵不吱声,他在品味老年人的生活乐趣。
姥姥说的烟和酒,都藏在内屋,靠最里面的橱柜里。
有好多,一排排放着,为了防灰尘,上面用布罩着。
大敏对礼品不感兴趣,对罩着的布上面挂在墙上的那幅画产生了兴趣。这幅画有点泛黄,长年累月的,画框出现开裂褪色。
每次来姥姥姥爷家,大敏都会进里屋,呆呆的欣赏这幅画。
图案上有山,有湖。在湖边平摊的草地上有座草棚凉亭(古谓:茅亭)。亭边垂柳迎风摇曳,隔湖茂树数株,景致简朴,布势疏朗。
茅亭里设有四方石板茶桌,一圈四个座,茶桌下散落几颗棋子。
亭子边挨柱摆放几根鱼竿,意态悠闲景象。
图案的左侧下方附有一首诗:“图中生面开,秋意镇相催。篱下香盈把,霜前酒当杯。画诗皆可入,蜂蝶岂容猜。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
小时候,大敏看了这首诗不理解。
由于用的草书,其中的字都认不全。
读大学后,再看此画,渐渐的清晰了。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在画上题的诗,还有乾隆皇帝的签名和印章。问姥姥、姥爷,这幅画哪来的?他俩也不知道,一直挂在墙上的。
他们喜欢上面的图案,所以,就挂在那里,又不碍事。
大敏让两老好生保管。
家里的这些礼品,都是爸妈送给姥姥、姥爷的。
爸妈每次来姥姥姥爷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上烟和酒,还有城里的糖果,给姥姥姥爷买的衣服鞋子之类的。
姥姥姥爷甚是高兴,能拿出城里的礼品,在村里也倍有面子。
烟和酒老人家舍不得用,姥爷宁可抽着小卖部买的烟,打的散装酒,女儿女婿送的烟酒原封保存着。
村里谁家办喜事啦,生娃啦,做寿啦,这些高档烟酒拿得出去,送人挺有面子。
姥姥、姥爷懂得人情世故,在村里的口碑极好。
孩子见了,老远就爷爷、奶奶的叫。
姥姥会拿些糖果给孩子,有大白兔奶糖、金丝猴奶糖、棒棒糖等。
孩子们就喜欢城里的糖果,好吃。
里面的糖果吃了,包装糖果纸花花绿绿的舍不得扔,互相比试,谁的糖纸多,谁的糖纸好看。
大一点念书的孩子,会把这些好看的糖纸,一张张整平,放进课本书里,做书签用。
每当翻开课本时,能闻到糖果香味。
姥姥见大敏在院子里抬头数星星,跟大敏说:“那鱼塘是生产大队里的,属于集体财产。如果是个人承包的,你们这些娃都得赔钱。
大敏“嗯—啊—”着。
连头也不回,继续数着星星。
姥姥神秘地跟大敏说,鱼塘那位管事模样的人,是她的远房亲戚。
大敏这才停下数星星。
听姥姥说:“那人是鱼塘负责人,平时很少走动。那个颧骨上有颗痣的,是个鱼塘管理员,他说话不管用。”大敏这才专心听姥姥讲话,越听越糊涂了。
姥姥怎么都知道,还认识他们?
如果那位管事的不是姥姥的远房亲戚,“说不准,你们这些小屁孩还在那里,被那条大狼狗看着呢。”姥姥继续说着。
“是亲戚,为啥要送烟送酒呢?”大敏皱着眉头,提了个疑问。
姥姥说:“正是因为是亲戚,更应该去送礼,那是去还人情。俗话说的好:‘人间三债莫拖欠’嘛!”
大敏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使劲地拍了一下椅子手把“噢”,“怪不得,白天那鱼塘管事的人,问了自己那么多事。”“还提起了姥姥、姥爷”。
姥姥要让姥爷送烟和酒,是要去还人情债。
姥姥说:“这点糠饼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人情债是没底的。人情债要及时还,无债一身轻,更不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