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春,叔孙婼聘于宋。桐门右师见之,语,卑宋大夫,而贱司城氏。昭子告其人曰:“右师其亡乎!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贱其宗,是贱其身也。能有礼乎?无礼,必亡。”
桐门右师即乐大心,因居住在桐门(睢阳北门)附近而得名。宋国六卿中,右师最为尊贵,也可以说是宋国的首席执政官。
二十五年春,叔孙婼访问宋国,右师乐大心接见了他。两个人交流,乐大心对宋国的诸位大夫都颇为轻视,对于司城氏也很不尊重。要知道,司城氏乃是乐氏的大宗。宋平公年间,乐喜出任司城,其孙乐祁于三年前出任司城,虽然官在乐大心之下,却是乐氏的宗主。乐大心作为乐氏子孙,怎么能够看不起乐喜呢?所以叔孙婼对手下说:“右师恐怕是要逃亡的!君子尊重自己,然后才会尊重别人,因此有礼。现在这位老先生对宋国的大夫都很轻视,而且不尊重他的宗主,那就是不尊重自己了,这样还能够有礼吗?无礼之徒,必定逃亡。”
宋公享昭子,赋《新宫》。昭子赋《车辖》。明日宴,饮酒,乐。宋公使昭子右坐,语相泣也。乐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宋元公设享礼招待叔孙婼,赋《新宫》之诗(现已失传)。叔孙婼则回报《车辖》一诗。第二天设宴,饮酒,宾主都很尽兴。宋元公让叔孙婼坐到自己身边,两个人说着说着都掉了眼泪。司城乐祁为相礼大臣,退下来后告诉别人:“今年国君与叔孙婼恐怕都会死吧?我听说,该高兴的时候悲伤,该悲伤的时候开心,都是心志丧失的表现。心的精华神明,就是魂魄。魂魄不在了,怎么能够活得下去?”
季公若之姊为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生子以妻季平子。昭子如宋聘,且逆之。公若从,谓曹氏勿与,鲁将逐之。曹氏告公,公告乐祁。乐祁曰:“与之。如是,鲁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鲁君丧政四公矣。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诗》曰:‘人之云亡,心之忧矣。’鲁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犹可,动必忧。”
叔孙婼所赋《车辖》,录于《诗经·小雅》。
诗中之意,渴望得到贤淑的女子来嫁给君子。叔孙婼对宋元公赋这首诗,不是为自己,而是代季孙意如表达谢意。
季孙意如有个叔叔叫作季公亥(字若)。季公亥的胞姐是小邾子夫人。小邾子夫人又是宋元公夫人(即曹氏)的母亲。曹氏生了个女儿,准备嫁给季孙意如。换句话说,季孙意如要娶自己的表妹的女儿。这次叔孙婼访问宋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为季孙意如迎亲。季公亥作为季氏的代表,也一同前来。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季公亥见到外甥女曹氏,反而劝她不要将女儿嫁过去,因为鲁国将要驱逐季孙意如,嫁过去岂不是受苦?
曹氏听到亲舅舅说这样的话,难免害怕,转而告诉宋元公。宋元公问乐祁的意见。乐祁认为还是应该把公主嫁过去,如果季公亥所言不虚,鲁昭公真要驱逐季孙意如的话,结果必定是鲁昭公逃亡。乐祁分析:鲁国的政权把握在季氏手中已经三世(季孙行父、季孙宿、季孙意如),国君丧失政权已经四公(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没有百姓的支持而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这种事情还没有过,这也是国君为什么要镇抚百姓的原因。如《诗》所言丧失人民,心中忧虑。鲁昭公早就失去百姓的支持了,哪里还能够达成自己的心愿?他如果安心服从天命还可以,轻举妄动必定自找麻烦。
季公亥作为季孙意如的叔叔,为什么会在外人面前唱衰季氏呢?后面还会讲到,暂且按下不表。
夏,会于黄父,谋王室也。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将纳王。”
赵简子即赵鞅,是赵成的儿子、赵武的孙子。
夏天,诸侯的卿大夫在黄父相会,商量平定王室内乱的事情。赵鞅向各国代表传达命令,要大伙都向王室输送粮食,准备好戍守的士卒,说:“明年将要送天子回京师。”
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黄父之上,郑国的游吉和赵鞅会面,赵鞅知道游吉博学多闻,向他请教揖让、周旋之礼。游吉指出,这些都是“仪”而不是“礼”。赵鞅进一步询问什么才叫作礼,游吉便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
我也是从先大夫子产那里听说:“礼是上天的规范,地上的准则,百姓行事的依据。”天地的规矩,为百姓所效法。根据上天的明德,遵循大地的本性,产生了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气有五味(酸、咸、辛、苦、甘),表现为五色(青、黄、赤、白、黑),显示五种声音(宫、商、角、徵、羽)。五德泛滥则昏乱,百姓就会失去本性,所以要制定礼来顺承本性:规定六畜(牛、马、羊、鸡、犬、豕)、五牲(牛、羊、鸡、犬、豕)、三牺(牛、羊、豕)以顺承五味;规定九文(服装上的九种图案)、六采(青、白、赤、黑、玄、黄)、五章(服装上的五种花纹),以顺承五色;规定九歌(歌颂九种功德)、八风(八方之风)、七音(七种音阶)、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以顺承五声;规定君臣上下等级,以效法地有高下;规定夫妇内外治事,以效法日月二物;规定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姻、连襟各种关系,以象征天上的星辰;规定国君为政,臣下理事,百姓效力,官吏管理,行其政事,务求时效,以跟随四时;规定刑罚牢狱,使百姓心怀畏惧,以模仿电轰雷击;使用温和慈祥的政策,以效仿上天的好生之德。百姓有好恶、喜怒、哀乐,它们从六气派生,所以要审慎效法,适当模仿,以制约六种心志。悲哀的时候哭泣,快乐的时候歌舞,喜欢的时候施舍,愤怒的时候战斗。喜欢是因为爱好,愤怒是因为厌恶。所以要审慎行事,令而有信,用祸福来行赏罚,以决定百姓的死生。生,是人之所好;死,是人之所恶。喜好的事物,是欢乐;厌恶的事物,是哀伤。无论哀乐,不失于礼,才能与天地之性和谐,所以能够长久。
简单地说,礼作为一种社会准则,不是谁凭空想出来的,是根据天地之性,加以归纳整理,提炼出来的。人事之所以如此规定,乃是因为天地可以效法。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赵鞅听了游吉的这番话,不禁感慨:“礼的宏大真是到了极点了!”游吉回答:“礼是上下的纲纪,天地的准则,百姓生存的依据,所以先王崇尚它。所以人能够从不同的本性达到礼的,这就叫作成人。说它宏大,不也是很适合的吗?”赵鞅便表态:“我请求终身恪守您的教导。”
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于周为客,若之何使客?”晋士伯曰:“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乃不可乎?”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士伯告简子曰:“宋右师必亡。奉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干盟主,无不祥大焉。”
宋国参加黄父之会的代表乐大心说:“我们不给王室送粮食。我们对于周朝来说是客人,为什么要指使客人干活呢?”
话说周朝建立之时,为了笼络天下人心,稳住殷商遗民,确实是给予了宋国特别的政治待遇。宋公朝见天子,可以享受宾客之礼。可这都是哪一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再说你既然那么尊贵,为什么要承认晋国是霸主呢?晋国的士弥牟便说:“自践土之盟以来,晋国主持的活动,宋国哪一次没有参加?又有哪一次结盟没来?盟誓说要同恤王室,您怎么能够回避?您奉君命来参加重大的会议,宋国却背弃了盟约,这样恐怕不好吧?”乐大心不敢回嘴,接受了摊派任务的简札退下。士弥牟将这件事告诉赵鞅,说:“宋国右师必定逃亡。奉君命来开会,却想背弃盟约来冒犯盟主,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事了。”
“有鸲鹆来巢”,书所无也。师己曰:“异哉!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鸲鹆,公在乾侯,征褰与襦。鸲鹆之巢,远哉遥遥。裯父丧劳,宋父以骄。鸲鹆鸲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鸲鹆来巢,其将及乎?”
这一年的《春秋》记载:“有鸲鹆来巢。”鸲鹆即八哥。八哥在鲁国筑巢,这是原来没有见过的事,所以要记载。这件事让后人很难理解:难道八哥很罕见吗?或者说八哥不会筑巢吗?显然都不是。也许是记载过于简约,事实上是八哥在鲁国的公宫筑巢,这种事以前没有发生过吧。当时有位大夫师己说:“奇怪啊!我听说鲁文公到鲁成公年间,儿童传唱歌谣,有这样的话:‘鸲啊鹆啊,国君在外受辱。鸲鹆的羽毛,国君在远郊,前去给他送马。鸲鹆蹦蹦跳跳,国君在乾侯,想要裤子短袄。鸲鹆的老巢,路远迢迢,裯父死于劳累,宋父以此骄傲。鸲鹆鸲鹆,去的时候唱歌,回的时候哭号。’童谣有这样的话,而今鸲鹆来筑巢,恐怕是时候到了。”
鲁昭公名裯,童谣中的裯父自然是指他。其弟名宋,也就是后来的鲁定公,童谣中的宋父便是指鲁定公了。神神怪怪的事,老左记录了不少,咱们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吧。
秋,书再雩,旱甚也。
秋天,《春秋》记载了两次雩祭,这是因为旱情实在严重。
初,季公鸟娶妻于齐鲍文子,生甲。公鸟死,季公亥与公思展与公鸟之臣申夜姑相其室。及季姒与饔人檀通,而惧,乃使其妾己,以示秦遄之妻,曰:“公若欲使余,余不可而余。”又诉于公甫,曰:“展与夜姑将要余。”秦姬以告公之,公之与公甫告平子。平子拘展于卞而执夜姑,将杀之。公若泣而哀之,曰:“杀是,是杀余也。”将为之请。平子使竖勿内,日中不得请。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杀之。故公若怨平子。
现在来说说季公亥这个人。
当初,季公亥的哥哥季公鸟娶了齐国鲍国的女儿季姒,生了一个孩子甲(甲不是名字,而是某人的意思)。季公鸟死的时候,孩子甲还未成年,家政交给季公亥与公思展以及季公鸟的家臣申夜姑共同管理。后来,季姒耐不住寂寞,与家里的饔人(主管膳食的家臣)檀私通,又担心被季公亥等人发现,于是命自己的婢女打自己,将伤痕展示给秦遄的妻子看,说:“公若想要我陪他睡觉,我不肯他就打我。”
秦遄是鲁国大夫,他的妻子秦姬是季公鸟的妹妹,也就是季姒的小姑子。季姒不只是向小姑子投诉,还告到季公甫那里(季公甫是季孙意如的弟弟,季孙意如还有一个弟弟叫季公之),说:“公思展和申夜姑打算要挟我。”秦姬把话告诉季公之,季公之又和季公甫一起去告诉季孙意如。七大姑八大姨都为这个女人背书,不由得季孙意如不信,于是将公思展拘禁在卞地,又逮捕了申夜姑准备杀掉。
季公亥听到这个消息,哭着哀叹:“杀了他,等于杀了我!”这倒不是说季公亥和申夜姑交情有多深,而是申夜姑被冤枉,他本人也被冤枉。如果申夜姑被杀,意味着季孙意如也不信任他。季孙意如不信任他,那他想睡季姒的事也就坐实了,叫他怎么做人啊?季公亥想要为申夜姑求情,季孙意如也是绝情,命令左右小吏不放季公亥进来,从早上到中午都没能见上一面。而另一方面,官吏去领受诛杀申夜姑的命令,季公之下令快点杀掉。因为这件事,季公亥对季孙意如产生了怨恨。
季、之鸡斗。季氏介其鸡,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氏,且让之。故昭伯亦怨平子。
斗鸡是春秋时期贵族中流行的娱乐。斗鸡当然要赌博,而且赌注不菲。赢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趾高气扬;输的人既输了钱又输了面子,垂头丧气。腐朽的人生追求,无非酒、色、财、气四个字,一场斗鸡便在后两个字上见分晓。因此,斗鸡往往也不只是斗鸡,而是斗参与者的权势,其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而且,斗得多了,便斗出了经验,斗出了花样。
且说这一年,季氏和氏斗鸡。季氏别出心裁,给鸡戴上了保护头部和脖子的皮铠,将它装备得刀枪不入;氏针锋相对,给鸡戴上了带刺的脚环,专门破对方的金刚不坏之身。一场恶战下来,季氏惨败。季孙意如大怒,在氏的地盘上扩建自己的住宅,而且将家人数落了一番。
前面说过,氏也是鲁国的名门。春秋时期,鲁国能够缀以“孙”字的家族,除了“三桓”,便只有臧氏和氏。季孙意如如此飞扬跋扈,氏的宗主昭伯敢怒不敢言,也对季孙意如产生了怨恨。
臧昭伯之从弟会,为谗于臧氏,而逃于季氏,臧氏执旃。平子怒,拘臧氏老。将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臧孙曰:“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大夫遂怨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