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公与曹国公的王号,经过朝廷商议上报给皇上,着实不必太过复杂。
开国公父亲常遇春,生前官位显赫,担任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还是太子少保,被封为鄂国公。
可惜洪武2年,常遇春在军中突然去世。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朝廷追加了一系列荣誉头衔。
还追封为开平王,赐予忠武谥号,并允太庙祭祀。
开平忠武王,就是常遇春的王爵尊称。
大明王朝的一字亲王,历来只授予皇室成员,异姓最多能获得二字郡王的封号,
这已经是常升、李景隆这样的外姓功臣能够达到的最高荣誉。
如果常升因为立功而晋升,沿用开平作为郡王封号,那自然没人能挑出毛病。
至于曹国公情况也很类似。
洪武年间,他父亲李文忠因军功受封曹国公。
后来,李文忠担任过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还兼管国子监。
洪武17年,李文忠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让他在太庙中享受祭拜,并将画像挂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还特许安葬于钟山。
李景隆眼下的曹国公爵位,就是继承自他父亲的。
他跟常升的情形相近,要按功劳晋升郡王,封为岐阳郡王最为恰当。
关于这次东征大军胜利所带来的各种议题,至此也讨论得七七八八。
朱允熥正欲离开文渊阁。
这时,朱高炽清了清嗓子,目光平静地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恍然一怔,随即稳住脚步,“还有一事,也需内阁火速商议,拟好规制呈给皇上审批。”
任亨泰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双手交叠在胸前,低沉回应:“太孙请讲。”
朱允熥淡笑:“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就是本宫觉得倭国道有些小,可孤悬海外,朝廷设置行政区域不宜过大。望内阁即刻讨论,倭国应该划分几道,并趁着东征、南征士兵的功绩评定,一并上报。”
即便把倭国道全境算上,在大明现有的十五道里,也算不上幅员辽阔。
不过,消灭倭人并非朱允熥的最终目标。
他真正的意图,是彻底肢解这片东海之外的岛屿,从根本上使其消失。
倭国道再广阔,能比得过陕西?能赛过湖广?
皇太孙心思,亨泰心知肚明。
他并无太多异议,只答道:“微臣遵旨,今日便会着手处理这两件事。”
朱允熥颔了颔首:“有你在内阁,不只是本宫,皇上和太子也都十分安心。”
言毕,朱允熥不再停留,自顾自地离场。
“臣等恭送太孙。”
文武百官齐刷刷拱手鞠躬,口中齐呼恭送。
良久之后,率先挺直腰板的是任亨泰。
他叹了口气,“各位,太孙今日吩咐的事情,还需大家抓紧督办落实。”
言罢,任亨泰拂了拂衣袖,转身步入厅内。
今儿个,张襄算是彻底栽了跟头,心里一慌,哪还管周遭多少双眼睛盯着,一个箭步就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