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毅走的时候,他就吩咐了,成绩出来了就回定州去看爹娘,然后自己选,是回家读书,准备乡试,还是回自己这边来读书,随他愿意。
说起来袁毅是个很懂事的小孩,这三年出了刚到广东的时候,弄出点动静吓了他自己一大跳之外,之后几年都是安心读书,行为内敛,对张静安和几个小侄儿侄女也很疼爱,张静安对他真的没什么意见。觉得家里有这么个小叔子,偶尔袁恭不在的时候帮自己跑跑腿什么的,也挺好的。
可想起他那个娘就有点不舒服。
关键是袁毅也渐渐大了,都快十八岁了,眼看要中秀才,有了功名就好说亲了。男孩不比女孩,女孩是嫁出去,男孩是娶进门。袁兆就不提了,这么多年,疯是不疯了,可人也废了,除了发脾气折腾人外,什么都干不了。
小关氏去年没了,曾文珊在家里更是霸道。
以吴氏的性格,不娶个得力的和她一条心的媳妇是不肯罢休的。
有吴氏那样的婆婆,张静安寻个好女子给袁毅,都是害了人家姑娘。可袁毅真的是个好小伙儿,难道还找歪瓜裂枣,悍妇恶婆子恶心他?
总归还是回家跟他娘自己去琢磨吧。
这事他们夫妻两个管不了。
而袁毅在广东的时候是个话少且十分温顺老实的孩子,却没想到,回到了定州,却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
过了院试自然不在话下,是全府第三名禀生不说,他就回去了三个月,竟然给自己找了一门亲事。
亲家姓张,出身不高,就是定州本地的一个乡绅,祖上做过前朝的荆江太守,如今还有三五个子弟也在读书。
就是袁毅考试的时候认识的。
袁毅娶了人家当家的大姑娘张嫣,而且回去就回家跟大哥袁兆分了家。
曾文珊要把持,也就把持他们自己的小家去吧。
反正他们家现如今也不是什么侯府了,就连普通的乡绅都不是了。
也没说父母一定要跟着长子过的。曾文珊也不乐意整天跟吴氏纠缠。
所以分家也分的很果断。
老宅子留给了袁兆,袁毅都带着袁泰和吴氏以及新婚的妻子在正定买了宅子,重新置办了些许的田产,另外安了家。还由他姐夫贺敏介绍,在京里的青云书院读上了书。
袁恭在这边得到了消息,当真是很久都没有说话。
后来跟张静安说,“感情我们兄弟三个,怕是最有决断最有本事的竟然是小弟。”
张静安深以为然,不管是袁兆还是袁恭,都被父母拿捏的不行。起码早年都走了不少的弯路也没本事对爹娘说一个不字。可袁毅呢?
你看人家真是从小就一个明白人,掺和不动的事情,绝不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就能做主。
就袁家大房再分家这事,袁恭自问就绝做不了袁毅这么果决。他肯定搞不掂他爹他娘。
人家袁毅就可以。
你不得不服气。
袁恭这就什么都不说了,直接给京里写信,让乔达带着五千两银子跑一趟正定给袁毅送过去。
弟弟大了,他真的也就不用操心了。
反倒是浙江那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让人不舒服。
不说靖江王那边的信。
就蔡固那边的消息就比靖江王说的更加直接和让人焦虑。
诸位看官可还记得蔡固?
不记得的作者君也就在这里直说了。
本文里,张静安混的最好的小姑子袁佳最后就嫁给了这个人。
说来那婚事,张静安还掺和了一脚。
话说当年,袁佳的娘四太太为了给这个闺女找个好婆家,也是费尽了心思。
挑来挑去,把丑的怪的都撇了,穷的锉的都弃了,挑来挑去,就挑中了天津蔡家的一个旁支子弟。
袁佳当年差点就嫁给蔡进,真的是差点。
其实两家差不多都商量好了,蔡家都把蔡进带来袁家给她相看了。要说蔡进这人,那副皮囊还真是不错。细高挑的个子,脸皮也白净,还长了一双桃花眼,说话也文绉绉的,还带着股子百年世家子弟的倜傥风流。
四太太和袁佳纵然是觉得他母亲厉害,看到他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结果没想到西边出战事了,还能一直打到京城脚下,更没有想到四老爷浑浑噩噩一辈子,什么乌糟恶心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在圣京城下,能够死得那么壮烈。
四老爷死了,袁佳作为嫡长女自然是不能嫁的。